孙承恩
【注解】 宋太祖:指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 龙兴:指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宋朝。 仁厚:指赵匡胤宽厚仁慈。 建国:指赵匡胤建立宋朝。 笃尊圣道:指赵匡胤尊崇儒家的“圣道”。 式著君德:意即赵匡胤崇尚君主的德政。 慎狱恤民:意即赵匡胤注意司法公正,体恤百姓。 惩奢塞源:意即赵匡胤禁止奢侈,堵塞了腐败的根源。 身端化本:意即赵匡胤端正自身,成为天下的表率。 王言:指帝王的言辞。
注释: - 早登王朝:年轻时就登上了朝廷。 - 忠谠屡闻:忠诚正直的名声经常听到。 - 再逐江州:再次被贬到江州。 - 与时浮沉:与世浮沉,随波逐流。 - 鸡林声价:在外国享有声望和地位。 - 香山踪迹:白居易的足迹遍布香山(今北京市西郊),留下了许多遗迹。 - 宠利淡然:对名利看得很淡,不追求。 赏析: 这首诗是对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赞颂。白居易以其忠诚正直的名声著称于世
【注释】 天眷有宋:指北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公实佐命:你确实辅佐了国家大业。 辅相两朝:辅佐和协助两代皇帝。四海底定:指平定四方的叛乱。强敏以断:指处事果断,刚毅果断。沉毅以刚:指性格沉静坚定。显允:指有声望。式重庙堂:在朝廷中享有崇高地位。 【赏析】 《赵韩王赞》,是宋代诗人黄庭坚为南宋赵汝愚所写的一篇颂扬性诗作。全诗赞美赵汝愚辅佐两朝,平定四方叛乱,性格沉静坚定,在朝廷中享有崇高地位。
诗句释义: 始政清明,登用儒硕。继体守文,兢业靡失。内斥正学,外挑强邻。权奸何诛,彼哉曷君。 译文: 新政权开始时清明公正,提拔和重用有才能的读书人。在位之后仍然保持这种清廉正直的态度,兢兢业业,没有一丝过失。在朝堂内部谴责和反对正统学问,对外挑拨与强大的邻国关系。但是对于那些奸邪之徒,又该如何处置?他们难道能以君主的身份来统治吗? 赏析:
【诗句解释】: 1. 宋祚中否,高宗再兴:宋朝的国运中了,高宗重新振兴。 2. 五马兆祥:五匹马预示吉祥,表示吉祥的事情即将发生。 3. 七庙委灵:供奉七位祖宗的神像。 4. 志亏勾践,才谢光武:志向不如勾践,才能不如光武帝。 5. 恢复成虚:虽然试图恢复,但最终都成了空谈。 6. 遗恨千古:留下了千古遗憾。 【译文】: 在宋朝的国运中,高宗再次振作起来,如同五匹马预示着吉祥一样
诗句:度宗绍图,国事日去。奸邪肆行,忠义屏气。忘情军国,恣乐宫闱。 译文:宋度宗即位后,国家形势一天天地恶化。奸臣横行,正直之士只能压抑自己的愤怒。他在朝中沉迷于享乐,对国家大事毫不关心。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宋度宗执政时期的描绘,揭示了其统治下的腐败与堕落。诗中“奸邪肆行,忠义屏气”反映了当时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和社会的黑暗面;而“忘情军国,恣乐宫闱”则展示了度宗皇帝沉溺于声色犬马的生活
这首诗是宋孝宗的《古像赞》中的一首诗,其中一百三十九是其中的一首。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 1. 性资英明,治行勤励。 注释:他的天赋聪明,治理国家勤奋努力。 2. 恢复拳拳,可质天地。 注释:他恢复国家的决心坚定,可以与天地相比。 3. 治民振武,敬天仁民。 注释:他治理民众,振奋士气,敬天爱人,为民造福。 4. 事机屡乖,志卒弗伸。 注释:但是事情屡屡不顺
【注释】宋太宗:即赵光义,宋朝开国皇帝。显:显著,显赫。允:诚信,确实。重光:重振光明。御世:治理天下。修德弭灾:修习德性以消除灾害。仁民图治:仁爱百姓以治理国家。节重山林:节操高尚像山林一样。功略宦寺:功绩卓著如宦官之职。太平之政,蔚然可纪:太平盛世的政治,值得记载。 【赏析】这是一首赞颂宋太宗的诗歌,表达了他对宋太宗的崇敬和赞美之情。诗中主要强调了宋太宗的德行、才能和成就
【注释】 寇:指寇准;忠悯:指寇准的字。鼎铉:指宰相之职,喻指执政大臣。手扶日毂(gǔ):比喻手握重权,能左右国运。社稷之功:指国家的功劳。莫能与京:没有谁能比得上他。京,通“亢”,高的意思。 【赏析】 《古像赞》是元代书法家鲜于枢为祭祀宋代名相寇准而作的赞文,共二百六十四篇,其中第一百零五篇为寇准所作。寇准一生正直敢谏,不畏强御,以清正廉洁著称,被时人誉为“真宰相”。本诗是其第一百二十六篇
曹武惠王的赞词,共计二百零五首。这是第一百四十四首。 曹武惠王,名嘉,字子桓,曹操之长子。他以仁厚、谨慎和恭敬著称,是一位杰出的军事领袖。在这首诗中,诗人赞美了曹武惠王的懿美品质。 “懿美济阳,仁厚慎敬。”曹武惠王的品德高尚,他的仁爱之心和对他人的尊重,使得他在民众中有很高的声誉。 “总师专征,武略亦竞。”曹武惠王作为总帅,亲自出征,他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都让人钦佩。 “义杀不妄,秋毫不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