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爵
遥向北邙哭范滂,皇纲复为汉人伤。 诸贤不向幽中死,剖柱心无符后殃。 注释: 1. 遥向北邙:远望北邙山(洛阳附近),这里指代东汉时期的忠臣范滂。 2. 皇纲:朝廷的权威和法度。 3. 汉人:指的是汉朝的人民或后代。 4. 诸贤:泛指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或有才德的人。 5. 幽中:指隐居之处。 6. 剖柱心:形容坚定的决心和意志。 赏析: 杨爵在诗中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正义的执着追求
注释:人心和天道的旨意已经分岐,你怎能为了自己的名声而杀了我? 你的死只会使殷朝的祭祀断绝,却只能让人们永远悼念三仁。 赏析:这首诗是杜甫对友人比干祠的一首吊唁诗。首句“人心天意转岐豳”,表达了作者对于朝廷政治黑暗、民不聊生,以及自己无法改变现状而产生的无奈与悲愤。第二句“夫子安能不杀身”,则是杜甫对自己的处境进行反思,他认为自己虽然身处险境,但仍然坚守节操,不能轻易屈服于暴政之下
【注释】: 悄悄:孤独。渊思:深远的思绪。吊:同情、怜悯。苍生:百姓,老百姓。鉴:镜子。 【赏析】: 此诗以“默默无闻”的“罪人”自况,表达了自己虽身处黑暗之中,仍心向光明,矢志不渝的决心和信念。 首句“悄悄独怜我罪深”是说自己虽然孤独寂寞,但并没有因此而消沉;第二句“渊思自慰此愁襟”,是自己虽然内心痛苦,却依然保持着深沉的思考,用这种思考来慰藉自己的愁苦。第三句“昊天肯吊苍生命”
三木如堪及俊良,杀身不必虑深长 译文:三木如同堪能和俊良,杀身之祸不必过于深长。 注释:三木,指朝廷对大臣的审讯。堪能,意为有能力。俊良,意为杰出。杀身之祸,意指遭受杀害的危险或处罚。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述朝廷审讯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于政治斗争中无辜受害的担忧。诗中“三木如堪及俊良,杀身不必虑深长”表达了作者认为,即使是才华横溢、有能力的大臣,也不应该过度担心自己会遭遇不测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杨慎的《出狱后有作》。诗中通过描绘诗人自己身处囹圄之中,被囚禁在监狱里的痛苦经历,表达了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忠诚的决心。 诗句注释: 1. 嘉靖乙巳年八月十二日出狱归——指的是嘉靖乙巳年(1565年)八月十二日,诗人从监狱中释放出来。 2. 九月十一日复逮系途次有作——指的是九月十一日(1565年),诗人又被捕入狱,在途中创作了这首诗。 3.
《渑池道中 其一》是明代诗人杨爵的作品,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下面将逐句进行解析: - 诗句释义: 1. 西风落日满尘埃:描述了秋天的景象,西风和落日共同营造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氛围。 2. 秦赵功名余草莱:这里的“秦”和“赵”分别指秦国和赵国,暗示了两国曾经的功业已经化为尘土。 3. 廉弱蔺强皆国士:通过使用“廉”、“弱”和“蔺”、“强”来对比两位人物的不同特点
【注释】 谒夷齐祠:祭拜夷齐祠。夷齐,指伯夷、叔齐,商末孤竹君的长子,武王灭商后,兄弟二人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不食周粟,饿死山上(见《史记·伯夷列传》)。 其二:第二句。停马拜荒祠,停马在荒祠前,表示对古贤人的敬意。荒祠是祭祀荒废之庙的祠堂。 想见当年叩谏时:想象当年他们向武王进谏的情况。叩谏,以言辞劝谏。 却笑史迁传谬误,武王安肯遽兵之:却笑司马迁写的太荒唐,武王怎么能那么快就发兵讨伐他。
这首诗的作者写到此处,就戛然而止。诗题中的“谒夷齐祠”表明诗人是在祭拜商末伯夷、叔齐二人之祠,这是对这两位古代仁人志士的追思与怀念。 孟津河下谒夷齐:在孟津河下祭拜商末伯夷、叔齐二人之祠。孟津是黄河中游的一个地名,位于河南省孟津县西南黄河岸边。河下即孟津河边,这里指的就是孟津这个地方。 凄怆风霜盈陌衢:心中充满了凄凉和伤感之情。风霜是指天气寒冷,道路两旁的草木凋零;盈陌衢则形容路上行人稀少。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怀古的诗。诗人通过描写周武王伐纣的事迹,表达了对先祖的怀念和敬仰之情。 “后天剖破见精深”,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后来的历史中,人们能够清楚地看到周武王剖腹取心的行为是多么的精细和深入。这里,“后天”指的是后世的人们,而“剖破”则是指周武王剖腹取心的行为。“精深”则是指这一行为背后的深思熟虑和精心策划。这一句主要表达了作者对周武王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揭示了历史的真相。
【注】乙巳年:公元1095年(宋神宗熙宁八年) 狱中咏柏:作者因“乌台诗案”而入狱,狱中作柏树咏。 反身:回过身来。指回头思过。 他年罪:未来之责。 乐土:佛家语,安乐世界。 安:平安。 慰尔:安慰你。 耐寒:经受寒冷。 庭下柏:庭前柏树。 主人:诗人自称。 又看:再次来访。 赏析: 这是一首狱中咏柏之作。首二句说,我反省自己的过错,但还未能彻底改过自新;即使将来能够回到一个安乐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