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锡
这首诗是诗人在宿迁度过除夕之夜,听到雷声而作的。下面是逐句释义: 1. 宿迁度岁是夕风雨闻雷声 - "宿迁":地名,此处指作者所在的地点。 - "度岁":过年的意思。 - "是夕":这个晚上。 - "风雨":风和雨。 - "闻雷声":听到打雷的声音。 2. 何物异乡云杳杳 - "何物":疑问词。 - "异乡":外地或他乡。 - "云":这里指的是乌云。 - "杳杳":形容云层高远,看不到边际
荣慕卷为同年广州别驾刘美中乃翁赋二绝句 将老慕亲谁复似,世承恩诏更何云。 新诗古寺流传在,好作乡闾劝孝文。 注释: 将老慕亲谁复似:指自己年迈后思念亲人,又有谁能像自己这般思念父母呢? 世承恩诏更何云:指自己有幸得到朝廷的恩典和宠信,又有何可夸耀的呢? 新诗古寺流传在:指自己的诗歌在古老的寺庙中流传着。 好作乡闾劝孝文:指希望自己的诗歌能够成为乡间百姓劝导孝顺父母的文字。 赏析:
注释:甘泉寿卷,即甘泉仙卷,指唐代李白所书的《甘泉宫赋》,后以甘泉寿卷代称李白的诗。 的的秋花倚涧泉,清尊华发共流年。 意思是说,我看着那山涧中的菊花,想起了当年在甘泉宫中饮酒赏花的日子,那些美好的时光已经离我们而去,只剩下了满头白发和无尽的感慨。 老人乐事无如此,海屋仙桃空自传。 现在的生活虽然平淡,但是老人的乐趣却是无法比拟的,就像传说中的海屋仙桃一样,虽然美好但是无法实现
下面是对这首古诗的逐句翻译和赏析: 1. 诗句翻译 - “寒逼茅斋一径回”:寒冷逼人,茅草屋的小道曲折地延伸。 - “竹书木影静徘徊”:竹木的影子在静静摇曳,给人一种宁静而沉思的感觉。 - “藜灯入夜何人到”:夜晚,一盏藜草制成的灯笼映照着孤独的身影。 - “疑有乘舟月下来”:好像有人乘着小船从月亮中走来。 2. 译文解释 - “寒逼茅斋一径回”描绘了一幅寒冷的环境中
注释: 芜湖风阻寻访旧识无有存者,是夏张工部奉命槯木亦巳还朝抚时感事不觉怅然偶书二绝与罗少府。 空江杳渺孤云细,天际寒潮自落晖。 为问青青河上柳,许时鸳鹭傍谁飞。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芜湖风阻寻访旧识无果而归时所作。首句“芜湖风阻寻访旧识无有存者”,点明了作者此行的目的——寻访旧识。然而,芜湖风阻,使得作者无法找到旧识,心中不免有些失落。第二句“空江杳渺孤云细”,描绘了作者在江边看到的景象
宿迁度岁是夕风雨闻雷声 宿迁,地名,在今江苏省北部。度岁,指过新年。是夕,这一天晚上。风雨听雷声,形容风雨之夜。 书剑频年书远征,乾坤于我未忘情。 “书剑”,指书写与佩带的剑。“频年”为连年之意。书剑,借代行旅生涯。“远征”表示远赴他乡。“乾坤”指天地、宇宙或世界,常用以表达诗人对世界的热爱和关怀。“未忘情”表明尽管诗人在外漂泊多年,但内心深处依然牵挂着家乡和亲人,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深情与热爱。
注释: 盛世的衣冠,荣耀而安逸,长寿的寿命。天意再次降临此禅林,希望它永远繁荣昌盛。 如何后会,能再见面?前事如梦,令人伤感,只能哀伤那寸草之心。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故友刘美的怀念之作。诗中充满了深深的友情与不舍。"盛世衣冠荣逸寿"一句,诗人通过盛世的繁荣昌盛,描绘出朋友的美好形象,表达了他对朋友深厚的感情。"天休重迓此禅林"一句,又表达了他对未来重逢的喜悦和期待。然而
【注释】 逆珰:指奸臣魏忠贤,他专权乱政。遗孽:遗留下来的祸患。半干坤:半在天地间。楚泽:指长江中下游一带的江水。白昼昏:白天昏暗。力屈:力量耗尽。武阳陈义士:指东汉末年黄巾起义中的黄承儿(字子游),他曾率义军与官兵作战,屡建战功,后因战败被俘。沉埋:指黄承儿被害。谁复为昭魂:谁还能成为光复汉室的英雄?昭:指汉献帝刘协,汉末群雄之一,曾一度称帝,后来被迫投降曹操。魂:指英雄的魂魄。 【赏析】
仪真分司水亭次韵敖冬官子发题壁 注释: 江上宫亭临苦寒,不禁幽意凭阑干。 莺花谩自驱人别,水竹此应谁共看。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仪真分司水亭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首句“江上宫亭临苦寒,不禁幽意凭阑干。”描绘了诗人站在栏杆上,看着眼前苦寒的江景,不禁感叹自己的幽意被这苦寒所困扰。 颔联“莺花谩自驱人别,水竹此应谁共看。”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离别的痛苦。莺花虽然美丽
仪真分司水亭次韵敖冬官子发题壁分司闲爱水亭凉,几日抛书枕石床。 密雪可人犹竹色,清虚何减对潇湘。 注释:在分司期间,我特别喜欢水亭的凉爽,已经几天没有放下书本,而是枕着石头休息。密雪虽然让人感到可爱,但它仍然保持竹子的颜色,清幽而空虚的感觉,怎么能比得上面对潇湘湖时的美景呢?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仪真分司水亭中创作的。他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在分司期间的闲适生活和对大自然美景的欣赏。整首诗语言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