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逼茅斋一径回,竹书木影静徘徊。
藜灯入夜何人到,疑有乘舟月下来。
下面是对这首古诗的逐句翻译和赏析:
- 诗句翻译
- “寒逼茅斋一径回”:寒冷逼人,茅草屋的小道曲折地延伸。
- “竹书木影静徘徊”:竹木的影子在静静摇曳,给人一种宁静而沉思的感觉。
- “藜灯入夜何人到”:夜晚,一盏藜草制成的灯笼映照着孤独的身影。
- “疑有乘舟月下来”:好像有人乘着小船从月亮中走来。
- 译文解释
- “寒逼茅斋一径回”描绘了一幅寒冷的环境中,茅草屋小道蜿蜒曲折的景象。这里的“茅斋”指的是简陋的居所,“一径回”则表达了路径的曲折和返回的路径。
- “竹书木影静徘徊”中的“竹书”指竹简上的文字,象征着知识的积累与传承;“木影”则可能指书架或书桌的影子,代表着学问与思考的空间。两者结合,展现了一个静谧而充满文化氛围的场景。
- “藜灯入夜何人到”中的“藜灯”是一种用藜草茎制作的灯具,通常用于照明;“入夜”意味着晚上;“何人到”则表达了在这样的环境中,没有人来访的孤寂感。
- “疑有乘舟月下来”中的“乘舟”指的是乘船,象征着超越现实的想象;“月下来”则给人以梦幻般的感觉,好像是月亮真的来到了人间。
- 关键词注释
- “茅斋”:一种简陋的居所,这里可能指诗人自己的住所或为他人准备的临时住所。
- “一径回”:形容小路上曲折的走向,给人一种回环往复的感觉。
- “竹书”:指竹简上的文字,古代书籍的一种形式,象征着知识和文化的传递。
- “木影”:可能是指书架或书桌的影子,代表学问和思考的空间。
- 作品背景
- 《雪斋为郑太守赋二绝》是明代诗人符锡的作品。这首诗创作于某个特定的时期,可能是为了表达对郑太守的敬意或寄托某种情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环境和人物形象,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受和对生活的思考。
- 创作手法
- 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物形象的刻画,诗人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得诗歌具有了更深的意义和内涵。这种创作手法在中国古代诗歌中非常常见,也深受后世文人的喜爱。
- 赏析
-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情感。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在面对困境时的孤独和寂寞,同时也展现了他对知识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也为读者提供了更多的思考空间,使得诗歌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 评析
- 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但意境深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独特的视角,将人与自然、现实与梦想、孤独与追求等多重主题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这种创作手法不仅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展示了他独特的艺术魅力。
- 写作背景
-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目前没有确切的历史记录可供参考。不过,考虑到它是一首描写自然环境和抒发内心情感的古诗,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在某个特定时期,诗人在经历了某种困难或挫折之后,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心境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