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锡
【注释】 暮春宿金城兰若:暮春时节住在金城的寺里。 战垒:战争的营垒。柱斧歼:用大斧砍平。建炎:宋高宗的年号。 青枫江上老耕钤:青枫江边,一个老头耕田种地。 我:你。 闲访:顺便参观。前朝:过去的朝代。 香火重开:寺庙里的香烟重新点燃。建炎:宋高宗的年号。 【赏析】 《暮春宿金城兰若一》:此诗作于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春天。金国统治者南侵,南宋王朝节节败退,最后不得不向金求和
注释:竹 是谁家的竹子长满了江浔,排列的栏杆穿过沙地有十寻。 我想要用它裁成双玉笛,风吹过万壑发出龙吟声。 翻译:竹林位于江浔,栏杆穿过沙地有十寻深。我想要用它裁成双玉笛,风吹过万壑发出龙吟声。 赏析:首句点名竹的地点和特点,描绘出一幅江浔竹景图。第二句表达了作者想要用竹林制作乐器的愿望,第三句则进一步强调了竹子的特性,最后一句以风生万壑尽龙吟声作结,既表达了对竹子的喜爱之情
诗句释义: 抚卷看梅二月时,一般清气可诗脾。 译文: 在春天的二月份,手执书本,观赏梅花盛开的景象,闻到的是一般的清香气味,这股香气足以激发诗人的文思。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赏梅图,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自然美的赞美之情。首句"抚卷看梅二月时"就点出了时间与地点,为全诗定下了基调。接下来两句"一般清气可诗脾"则进一步强调了梅花给人带来的清新感觉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优雅的乡村景象。下面是诗句和译文: ```plaintext 访双溪友人(其一) 县城南去接双溪,龙墅迢迢路不迷。 满架图书邀客过,长春花底坐莺啼。 ``` 释义 县城南去接双溪,龙墅迢迢路不迷。 - 县城南去接双溪:县城向南方向延伸,连接着双溪。双溪是一个地方名,可能是诗人所在的城市或附近地区。 - 龙墅迢迢路不迷:描述的是通往龙墅的路很长且没有迷失方向
注释:华国是文章柱世的才子,相君是宗伯两还该。当时人们说东床是个好女婿,但我相信他的风流才气一定很多。 赏析: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费亨父游山因出妇翁介庵阁老扇面的赞赏之情。诗人以“华国文章柱世才”赞美费亨父的文章才华,以“相君宗伯两还该”称赞费亨父在宗伯中的杰出才能,以“时人谩道东床好”暗示了当时人们对费亨父婚姻的评价,以“自信风流有许来”表达了诗人对费亨父的欣赏和期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注释:天边的轻云散去中午的阴霾,小莺在树上啼叫着,春天正深深地到来。没有理由地,一夜之间江村下了雨,只有半落的孤舟客子心。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江南春景和羁旅情怀的诗。首句写日出时分,云彩飘散,天气转晴;第二句写乳莺在树梢啼叫、春意盎然;第三句写江村突降夜雨,诗人独自漂泊在外,心情惆怅;最后一句则通过“半落”一词,将诗人孤独无依、漂泊异乡的形象刻画得更加深刻。全诗以简洁的语言
【注释】海门:即指浙江温州的海门岛。郑太守:指郑清之,当时任知州。杨子宅:扬雄曾居杨州宅。“子”是古时对男子的美称。此句说杨雄的字好。郑公乡:郑玄曾居郑国。此句说郑玄的名声很大。 【赏析】 这首诗是郑清之作,作于淳熙七年(公元1180年),当时诗人在温州做郡守。诗写海门岛上旧有的书堂,因雪而显得更添了几分情趣,故赋二绝句以咏之。 首联“海门遥望旧书堂,雪满壶山趣更长”,“海门”指温州的海门岛
【注释】 扶臤:扶着。双归:双双归来,指夫妇或情侣分别后重聚。锦水:江名。棺:棺材。 首丘:指故乡。 谁家:何处。松楸:坟墓上植松柏,楸是树名,合称。 “犹暴”二句:意谓在荒凉的原野上,夜雨凄冷,使人感到凄凉。暴:同“曝”,暴露。 【赏析】 这首诗写一对夫妻久别重逢后的感慨。全诗以情真意切的笔触,描绘了这对久别重逢的夫妻对故乡、故人的思念之情。首联写妻子扶夫归家,夫妻相见;颔联写久别之后
【注释】 柬:寄给。南厓:山的南面,指山的北边。 归兴:归来的兴致。 纷披:纷繁交错的样子。 芙蓉:荷花,这里指荷叶。 湖东:湖的东面。 相思梦:因思念而做的梦。 南厓:山的南面,这里指山的北边。 药裹中:包裹着草药的地方,借指山。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江头归途中所作。他看到秋雨纷纷飘落,荷叶被雨打乱了,于是想起了远方的人,便写下了这首诗。诗中“纷披秋雨”四字,写出了雨中的景象
注释:在十里山亭的路上有一条小道,小梅无恙地环绕着亭子盛开。我突然听到双喜的声音,好像有探花之人到来。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亭、小梅、巡檐等景物,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自然景色。同时,通过对双喜和探花人的想象,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