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敏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把握作者思想情感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内容,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判断。“伤心触目柳初眠,流涕攀条倍自怜”是说看到眼前柳树刚刚发青的嫩叶,就触动了诗人心中的伤痛,眼泪止不住地流出来,更加可怜自己;“人已何堪空寄恨,树犹如此忆当年”意思是说:人已经如此不堪承受这相思之痛,而那棵树依旧这样,依然如我当年在京城所见到的那样,让人感到怀念
【注释】 晓雨:早晨的小雨。即事:即景赋诗。 淅沥声惊晓梦中,卷帘云气正溟蒙。 小阶乱落槐花雨,低幕斜穿燕子风。 遥看丝丝罥烟柳,坐听细细打窗篷。 海榴昨买礼台种,喜见宵来分外红。 【赏析】 此诗是诗人晨起观雨而作,描绘了一幅清新的春晨景色。首联写诗人在晨起时听到窗外细雨淅沥声,惊醒了他梦中的清幽;第二联写诗人推开窗户一看,只见云气弥漫,雨点飘洒,一片混沌
诗句解读: - “料峭东风洒薄寒,千丝万绪拂江干。” 【注释】料峭东风:形容风的力度和温度都很低;薄寒、千丝万绪:形容柳枝随风轻拂,仿佛千丝万缕。 【赏析】描绘了一幅春风吹动柳条的画面,生动地表现了春风的温柔与柳条的柔美。 - “孤村古寺僧归晚,细雨轻帆烟未残。” 【注释】孤村:孤独的村落;古寺:古老的寺庙;僧归晚:僧人归家的时间已晚;细雨轻帆:细雨中轻轻摇曳的船帆,烟未残:烟雾还未完全散去。
柴门静闭柳依依 腰折当年事尽非 三径已荒唯蔓草,五株掩翠背斜晖。 归来自分堪篱卧,春去谁怜作絮飞。 一抹青烟遥对酒,不教紫陌易缁衣。 注释:柴门:指农家的柴门。柳依依:形容柳树枝条随风摇曳。腰折:形容事物或人遭遇不幸。事尽非:事情已经发生了改变。三径:泛指庭院小路。己荒:已经荒芜了。唯:只。掩翠:遮盖翠绿。背斜晖:遮挡夕阳余晖。归来自分:自己找地方休息。春去:春天过去了。谁怜:谁同情。作絮飞
新城直接旧城游,斜日登临上酒楼。 遥拟江南风味好,买鱼亲上打鱼舟。 新城:新城,指扬州。新城在唐宋时为扬州治所。新城与旧城:新城与旧城,泛指今扬州市区。新城和旧城:泛指现在的扬州市内城区、广陵区、邗江区、邗江县等地区。新城,即新城路。新城路:在江苏省扬州市。新城路:是扬州市中心城区的一部分。新城路:在扬州市区的中心地带。新城路:在今扬州市区的中部。新城路:在今扬州市区的南部。新城路
【注释】 朱门:红色的门户,指富贵人家的大门。 翠云:翠鸟展翅的样子或像云彩一样的青翠羽毛。 横金缕:形容柳条下垂的样子。 汉苑:汉代的皇家园林。 楚宫:楚国的宫殿。 眉纤:形容女子眉毛细长。 舞堪愁:舞蹈优美而让人感到忧愁。 几树垂杨:几棵杨柳。 过客舟:经过这里的旅人乘坐的船。 【赏析】 此诗为《春柳十咏》之七,借柳写景抒怀,抒发了作者对繁华落尽的感慨和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之情。
注释:乐府歌辞残缺,往事已成空,荒园南角,怨恨无穷。 春雨过后新晴时节,嫩绿柳枝离宫里,景色和煦均匀,上苑景色美丽。 一整天无人打扫庭院,有时经过春雨,自春风中吹来花香。 诗人词调仍可记忆,触忤心情类转篷。 赏析:这首七绝是咏物诗,写的是春雨过后的景色。 首句点明主题“春柳”,交代时间、地点,并表明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次句写自己思念之情,表达自己对故居的深深依恋。第三句以反衬手法
【注释】: “偶检箧笥得月山夜窗课数篇”:偶然打开箱子,找到月光山在夜窗下抄写的几篇文章。箧(qiè)笥:竹箱。月山:指诗人自己。 “挑灯和泪读遗编”:挑亮灯光,带着泪水阅读这些遗文旧稿。遗编:指遗留下的手稿。 “闲清书屋重回首”:在闲暇时清静的书屋里重新回头思考往事。 “宿草寒烟十五年”:过去十五年里,这里曾经长满杂草,寒烟弥漫。 【赏析】: 此诗作于元至元二十一年(1284)
诗句释义:在花木繁盛、幽深的环境中,小窗映照着小轩,我邀请谁来重新描绘那曾经居住过的西园美景? 译文:在花木繁盛的地方,小窗映着小轩的影子。我在闲适的窗口观赏完图画后,更加感到惆怅和悲伤。三十年前我曾在这片园林中生活过,现在却无法再谈论它了。 赏析: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花木幽深荫小轩"一句,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氛围
【注释】题画四首 其二 :沈石田(沈周)青山宿雨:山中一夜下了细雨。宿,停留。 译文: 深山里昨夜下起了小雨,整个山谷都笼罩在雾气之中。清晨醒来推开窗户,只见山中云雾缭绕,尚未散去。 赏析: 描绘出一幅幽静的山水画面。前两句“深山落微雨,一夜响空涧”,写山中一夜细雨绵绵,山间回荡着空谷中的回声。第三句“晚起开僧窗,蒙蒙烟未散”,写诗人一大早起来开窗,但见云雾缭绕,尚未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