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郑谷所作的一首咏菊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题边禹亭便面画菊花佛手各一枝 注释:在禹亭上题写,描绘了一幅菊花和佛手的画面。 清香莫漫夸仙品,疏逸何须傲晚风。 注释:这朵菊花虽没有其他花卉那么芬芳,但它却有一种独特的清香味,不必自夸它是仙品。它不追求与晚风的争艳,而是一种高洁、超脱的境界,这就是它的独特之处。 想见世尊传法日,拈来一笑总成空。 注释
诗词原文: 汝弟才亡未十日,汝姑先去只三朝。 夜台相见须相护,莫似生前太恃娇。 注释解析: - 汝弟才亡未十日:这里的“汝弟”指的是作者的弟弟,“才亡”表示刚刚去世,“未十日”意味着弟弟去世还不到十天。 - 汝姑先去只三朝:这里的“汝姑”指的是作者的母亲,“先去”表示已经去世,“只三朝”可能是指母亲去世的时间还不满三天。 - 夜台相见须相护:这里的“夜台”通常指阴间或者墓地
【注】:怀敬亭贻谋游潞河 又向烟波鸥鹭游,斜风细雨荡轻舟。 东皋东去烟深处,应上临河卖洒楼。 注释: 怀敬亭贻谋游潞河:寄情于敬亭山(位于安徽省宣城市泾县),为友人谋划游赏潞河美景。潞河即今河北省的北运河。 又向烟波鸥鹭游:在烟雾缭绕的水面上,与鸥鹭一起游玩。 斜风细雨荡轻舟:微风吹拂,细雨飘洒,轻轻摇曳着小船。 东皋东去烟深处:从东皋向东,驶向烟雨蒙蒙的深处。 应上临河卖酒楼
注释:杨柳倒映在河干,颜色正浓绿,而远处的荻苇芦花又显得烟雾缭绕,隐约可见渔船。清晨,我骑马而来,朦胧中看到月亮挂在半空中,茅屋里传来鸡鸣的声音。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于元和八年(公元813年)春天到长安应举时写的。当时诗人在长安应试,途经通州、邓家庄等地,偶遇鸿上人,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诗的前两句写景,柳树倒映在河面,河水清澈见底,岸边的芦苇和荻花在烟雾中若隐若现,渔舟在雾气中隐约可见
诗句译文: 不画渔竿与钓矶,清溪萍藻自霏微。 我非鱼却知鱼乐,相对悠悠两忘机。 关键词解释及赏析: 1. 清溪:本诗中“清溪”象征着清澈、纯净的自然美景,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寄托。 2. 霏微:“霏微”形容水面上漂浮的萍藻轻轻摇曳的景象,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 3. 我非鱼:诗人以“我非鱼”自喻,表示自己虽未亲身经历钓鱼,但能从旁观察并体会鱼儿的快乐。 4. 鱼乐
注释:蹇驴(jiǎn lǘ)沙路步如登,邓老庄前记我曾。 半掩柴扉数株柳,野云古寺一沽僧。 闻敬亭自潞河过通州至邓家庄访鸿上人偶忆旧游书此即赠 其四 蹇驴(jiǎn lú):跛驴,这里形容诗人自己。 沙路:指崎岖不平的山路。 柴扉:草房的门。柴,用草、树枝等编成的门。 沽僧:卖酒的小和尚。沽,买酒。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写给鸿上人的一首送别诗。首联写自己行走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步履艰难
诗句:“肯将颜色属东风,一种清姿入画工。” 译文: 我不愿把色彩奉献给春天的东风吹拂,只想保持一份纯净无瑕的美。我的这种清新脱俗之态,如同画中一般,让人陶醉。 注释: 1. 肯将颜色属东风:表示不愿意把自己的颜色奉献给春天的东风,强调了作者对于自然美的独立态度和对春色的淡泊。这里的“东风”不仅指自然界的春风,也暗示了春天的到来,但作者并未被其所动,而是保持自己的清纯与高洁。 2.
注释:一念之间,就让我忍不住泪流欲滴,哪堪忍受那深深的思绪让人心神飘荡。灯前空屋重回首,最是黄昏钟声静谧之时。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对女儿的深切怀念。首句“一念旋教泪欲垂”,表达了诗人在思念女儿时,一念之间就落泪的情景。第二句“那堪深思倍神驰”,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因思念女儿而感到心神不宁、神思飞扬的情感。第三句“灯前空屋重回首”,则具体描述了诗人在夜深人静时,独自坐在灯下回忆往昔的情景
``` 书怀联句同敬亭用昌黎纳凉联句原韵 蟪蛄无春秋,朝菌昧晦朔。 淄渑辨浅深,泾渭分清浊。 阿谁苦骥伏,何人奋鹏擢。 痴情散楚云,迂泪洒华岳。 激湍矫潺湲,砥柱立瀺灂。 世味薄于纱,境遇冷如雹。 对人畏巉岩,律身慕端悫。 始菀讵知枯,端忧已兆乐。 嗟哉彼燕雀,哑然笑鸾鷟。 诗穷怜孟郊,酒狂忆徐邈。 少小勤下帷,经史日盈握。 世好鄙区区,自强奋卓卓。 每喜宴宾朋,颇许荣头角。 群儿不随奔
注释 秋事:指秋天的景致。无端:没有缘由,无缘无故。剩暮蝉:黄昏时树上鸣叫的知了。王孙:贵族子弟;贵族的子孙。芳草:芳香的草。倍凄然:更觉凄凉。近来:近日来。心意:心思、意愿。凭谁问:向谁询问。菜烟:炊烟。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秋天傍晚时分看到的情景和感受。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前两句是写景,后两句是抒情。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感情真挚细腻,意境深远含蓄,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