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真静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语言的鉴赏能力。答题前先通读诗歌,理清思路,把握诗意,在此基础上分析作答。 题石室庵前竹上:题写在石室庵前面的竹子上;庵:寺庙;竹:指竹子;题:刻写在上面; 十年身与鬼为邻,曾见岩花几度春:我在这里居住了十年,就像鬼一样与这里为邻,曾经看到过山岩上的花儿开了几度春天。 莫怪柴门终日闭,怕将尘事恼闲人:不要责怪这柴门整天关着
【注释】 入山采药遇异人:进入山林中去寻找药材,却遇到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奇人。 紧著芒鞋高系裙,野猿相狎许同群:她穿着简陋的草鞋,系着裙子,就像与野生的猿猴亲近一样,可以和他们一同群居生活。“紧着”即“踏”,形容脚上穿着草鞋的样子。 绿萝林里采茶去,踏碎青山一片云:“在绿萝树丛中采摘茶叶,不小心践踏到了青山上的一片云彩。”这里的“云”是比喻词,形容被踩碎后留下的踪迹。 【赏析】
石室庵夜坐 青灯寒焰弄微明,灯与幽人一样清。 案上黄庭浑懒看,时闻败叶打窗声。 注释: 1. 青灯寒焰弄微明:青色的灯火发出寒光,摇曳在微暗的光线中。 2. 灯与幽人一样清:这盏灯笼和我这个幽居之人一样,显得那么明亮、清澈。 3. 案上黄庭浑懒看:我在桌子上翻阅《黄庭经》,但因为觉得无聊,所以懒得去看。 4. 时闻败叶打窗声:有时听到窗外的落叶拍打窗户的声音。 赏析:
注释: 临终偈:在临终时所作的偈语。 去来如一:指生死轮回,去来无常,但佛教认为一切众生本性清净,无分别心,故说“去来如一”。 真性湛然:指真如本性湛然不昧。 风收云散:形容事物消失得干干净净,比喻世事变迁。 月在青天:形容景色美丽。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临终偈,表达了作者对于生死轮回和真如本性的深刻理解。诗中通过描绘风收云散和月在青天的意境,表达了对世间变迁和美好景色的感慨。同时
【注释】 又题座右窗间:又题诗于自己的书案上。座右,古人在书桌旁放置的座位,此处指自己经常阅读的地方。 经书:这里泛指儒家经典著作。不是语虚无:并不是空谈无稽。语,通“喻”,比喻;虚,虚妄。 荆棘丛中:比喻困难重重的环境中。坦涂:平坦的道路。 至人:道德修养达到极高境界的人。真口诀:真正的诀窍。 误人:使别人受骗。错下:错误的施教。 【赏析】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儒家经典并非空言,而是有真知灼见
十年身与鬼为邻,曾见岩花几度春。 莫怪柴门终日闭,怕将尘事恼闲人。
经书不是语虚无,荆棘丛中有坦涂。 不遇至人真口诀,误人错下死工夫。
紧著芒鞋高系裙,野猿相狎许同群。 绿萝林里采茶去,踏碎青山一片云。
青灯寒焰弄微明,灯与幽人一样清。 案上黄庭浑懒看,时闻败叶打窗声。
朱真静是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复常,自号雪崖,是临安人。 朱真静在文学创作上留下了丰富的遗产。他的作品主要收录在《全宋诗》中,包括五首诗作。他的诗歌主题广泛,涉及自然风光、隐逸生活以及宗教情感等方面。例如,在《入山采药遇异人》一诗中,朱真静描述了自己入山采药的所见所闻,展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