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企
【注释】 “孤山”:指杭州孤山。“乘兴”:趁兴致,趁着兴致,即兴。“寻幽”:寻觅幽静之处,这里指观赏雪景。“不怕寒”:不畏严寒,不畏寒冷。“喜将山水雪中看”:喜欢在山水之间欣赏雪景。“等闲”:随便,轻易。“哦出”:吟诵、唱出。“西湖句”:写西湖风景的诗句。“上笔端”:写进了诗词里面。“清新”:清新淡雅。“赏析”:分析鉴赏,评价鉴赏。 【译文】 乘兴而入孤山赏雪景,不怕寒冬不怕冷。
樱桃 王母阶前种几株,水晶帘外看如无。 只应汉武金盘上,泻得珊珊白露珠。 注释: 樱桃:一种水果,通常有红色、黑色等不同品种,果实可以食用。 王母阶前种几株:指在王母的台阶旁边种植了樱桃树。王母是道教中的女神之一,她居住的地方被描绘为仙境一般的地方。 水晶帘外看如无:形容樱桃树非常美丽,仿佛在晶莹剔透的水晶帘之外,看起来好像不存在一样。这里的“水晶帘”可能是形容樱桃树周围环境的美丽和神秘。
秋日泛西湖 湖光山色共争秋,一点尘埃无觅处。 沉沉水底见青天,画舸直疑天上去。 译文: 秋天的湖水和山上的景色相互辉映,争艳斗丽。然而在这美丽的景色中,我竟然找不到一丝尘埃的痕迹。 在深深的水面之下,我看到一片明亮的天空,仿佛是在天上。我乘着画舫,就像飞上蓝天一般。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秋天游览西湖时所看到的美景。诗人用“湖光山色共争秋”来形容西湖的美丽
这首诗的标题是《题显孝南山寺》。下面逐句解释诗句: 背日西来眼界明,隔溪遥见梵王城。 - “背日西来眼界明”:诗人从山的背面面向太阳而来,视野变得开阔,眼睛因此看得更明亮。 - “隔溪遥见梵王城”:在远方隔着溪流的地方能看到一座叫做“梵王城”的建筑或地方。 旌旗夹道蔽山影,笳鼓入林闻谷声。 - “旌旗夹道蔽山影”:形容山路两旁挂满了旗帜,遮蔽了山的影子。 - “笳鼓入林闻谷声”
萍 斑斑染黛色差匀,个个微圆类绿萍。 不比榆钱铺砌白,未饶荷叶点溪青。 注释: 1. 斑斑染黛色差匀:形容水波荡漾,仿佛是涂抹了一层淡淡的黛色。 2. 个个微圆类绿萍:形容水中的浮萍形状圆润,颜色像绿色一样。 3. 不比榆钱铺砌白,未饶荷叶点溪青:形容水面上漂浮的榆钱和荷叶的颜色,与水中的浮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4. 陶镕尽出春工巧:形容大自然的美景如同春天的工匠精心雕刻出来的艺术品。 5.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及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赏析”,然后分析要赏析的句子在诗中的位置(如第一句、第二句、第三句等)、运用的表达技巧、描写手法及其效果,最后点明其作用或表达的情感。本题要求赏析诗句。 “一到巾山眼界宽”:一登上巾山,便觉得视野开阔。巾山即著名的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是黄山的别称。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1. 上危梯一解颜,重岗复岭四周环。山川尽出登临外,天地都归俯仰间。飞鸟直随双目断,游云长与片心闲。文书了却无馀事,日午须来日落还。 2. 这首诗是诗人在顺感院的题咏之作,全诗表达了诗人游览顺感院时的感受。 译文: 登上险峻的楼梯,心情变得轻松愉快,四周都是重重的山岗和层层叠叠的山脉。站在高处俯瞰,整个世界都在脚下。鸟儿自由地飞翔,仿佛要脱离我的双眼
【注释】 上竺:指杭州灵隐寺。辩师:即慧能大师,唐代禅宗六祖。高隐:隐居。心清、行峻:心志清明,行为坚毅。青障:青色山峰。孤峰:独耸的山峰。香火:佛教徒烧香拜佛的烟火。 【赏析】 本诗是诗人对慧能的颂扬之作。前四句写慧能大师的高僧风范。后四句写慧能禅师在寒夜中为众生祈福的事迹。全诗语言简练,意蕴深远,表现了慧能大师高尚的情操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泛舟晚出北关 舟泛寒塘静,人归一叶间。 影疏行处柳,青远望中山。 道在身从老,诗穷意觉闲。 到家秋敛足,有谓掩柴关。 注释: 泛舟晚出北关:泛舟,指乘坐船出行;晚出,指的是傍晚出发;北关,指的是北边的城门。这句话描述了诗人傍晚离开北门的场景。 舟泛寒塘静,人归一叶间。 舟,指的是船只;泛,是泛舟的意思;寒塘,指的是寒冷的池塘;静,表示安静。这句话描述了诗人乘船经过寒冷的池塘时的情景。
诗句解析与赏析: 1. 万木有荣谢,此松无盛衰。 - 注释:所有树木都经历了生长和枯萎,只有这棵松树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和不变的风貌。 - 赏析:通过对比万木的变迁,凸显出松树的独特之处。松树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 2. 梦阑秋韵起,棋罢午阴移。 - 注释:夜深人静,秋意渐浓时,我沉浸在梦中;而午后阳光透过树叶,为棋盘增添了一抹阴凉。 - 赏析: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