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恕
诗句释义及赏析: - 溪流贯清江,湍濑亘百里。 - 注释:溪流穿越清江,水流湍急。 - 赏析:诗中开篇描绘了愚溪的壮阔景象,溪流穿越清江,奔腾不息的水流展现了自然的雄浑和壮观。 - 龙蛇几盘纡,雷雨忽奔驶。 - 注释:如同龙蛇般曲折蜿蜒,忽然间狂风暴雨急速奔涌。 - 赏析:诗人以龙蛇和雷雨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愚溪水势的突然变化,展现出大自然的变幻莫测。 - 石横状穿凿,怪力祖谁氏。 -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描述了诗人为程给事知越州时的所见所感。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稽山鉴水正宜秋,笑领铜符下鹢舟。 注释:稽山和鉴水都是风景优美的地方,秋天正是旅游的好时节。程给事(程翼知)即将担任越州的职务,诗人在送别时笑着说要领取铜符,准备坐船出发了。 2. 青琐夕郎传故事,鸿都仙客足风流。 注释:青琐是指皇宫的门,夕郎可能是程给事的名字。诗中说程给事将会传播过去的故事
【注释】 ①一簇:指一处,一点。②僧房:寺庙中的和尚住室。③路屈盘:曲折盘旋。④何人:谁?为什么?⑤丹青手:指画家。⑥轻绡:一种质地轻薄的丝织品。⑦壁看:挂在墙上观看。 【赏析】 华严岩位于江西南昌县南郊。据《江西通志》载:“华严岩在县城之东,有佛寺数处;又西南又有大佛寺,皆唐宋时所建。”华严岩因唐代著名高僧鉴真大师在此结坛讲律而闻名遐迩。该诗描写的是华严岩上的一座古寺及寺内的壁画。
朝阳岩绝句其二 诗句释义: - 岩巅风雨落泉声,岩下江流见底清。 - “岩巅”指的是山峰的顶端。 - “风雨落泉声”描绘了山中风雨交加时泉水落下的声音。 - “岩下江流见底清”,描述了山下江水清澈见底的景象。 - 夹岸松筠倒流影,炊烟渔父近寒城。 - “夹岸”指的是两岸的地势。 - “松筠”指的是长在岸边的松树和竹子,它们倒映在水中,形成美丽的倒影。 - “炊烟渔父近寒城”
释义: 丽藻高郑卫,专学美齐传。 容揄难有属,笔削少能干。 注释: 丽藻:指文采华丽,如锦绣般灿烂; 高郑卫:高超的技艺,郑卫之音,这里代指华丽的音乐; 专学:专门学习; 美齐传:美善的经典; 容揄:形容仪态优雅,从容不迫的样子; 笔削:文章的润色; 少能干:缺乏才干或能力。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酬答诗,表达了对魏少府在史馆中的侍直工作的高度赞扬。首句“丽藻高郑卫”
注释与赏析: 独游偶题 颓然一睡足,岩溜尚潺湲。面几郎山郭,寂无人世喧。 释义与译文:一个人独自游玩偶然题诗于壁。 颓然一睡足,岩溜尚潺湲。 颓然一睡足,指诗人长时间在山水间游玩,不觉疲倦;岩溜尚潺湲,指山泉依旧潺潺流淌。 面几郎山郭,寂无人世喧。 面几郎山郭,指面对几案的郎山城郭,寂静无声;寂无人世喧,指没有人世间的喧嚣。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山水景色的诗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名篇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后者。考生默写时要注意如下词语:“溪”“晓雨”“苍崖”“遗刻”“苔藓”。 【答案】 归舟一夜泊浯溪,晓雨丝丝不作泥。□石苍崖访遗刻,更磨苔藓为留题。译文:夜宿船中抵达浯溪,清晨细雨绵绵不沾船身,青翠崖石上寻访着古人留下的题刻,用苔藓磨砺出新的字迹,以留下自己的足迹。赏析
诗句注释 1. 随州:地名,位于中国湖北省西北部。 2. 荆楚西南地:指中国古代的荆州地区,位于今天的湖北省和湖南省部分地区。 3. 清明咫尺天:清明时节,天空清晰可见。咫尺,近在眼前。 4. 远山犹带雪:远处的山峰上还残留着未融的雪。 5. 高柳已藏烟:高大的柳树已经隐没了烟雾。 译文 在湖北西北部,随州的地方, 清明时节,天空清澈如洗。 远处的山峰上依然覆盖着雪,
【注释】 濯足:洗脚。临澄碧:站在清澈的碧水中。和云卧石室:在石室里休息,好像与云共卧。淅沥:雨声。披襟:撩开衣服。当呼吸:像呼吸空气一样。 【赏析】 这首诗是写诗人在山中游览时的感受。首句说“洗脚”而“临澄碧”,点明是在山涧之中;次句则以拟人化的手法说“和云卧石室”。这里既写出了山中环境的宁静,更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和闲适。第三句写听到天边传来的雨声,觉得它像是风声;第四句说“披襟”
《将还河北留别尧夫先生》是北宋诗人苏辙创作的一首送别诗。此诗首二句,写尧夫先生抱道处隐、心迹兼忘的清高;三、四句,写尧夫先生知孺子而拜庞公的谦恭;五、六句,写尧夫先生目击微妙而神交始终的豁达;末二句,写离别时依依不舍。 全诗语言平易,情真意切,既表达了对尧夫先生的敬爱之情,又抒发了作者即将远行的依依惜别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