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道璨
注释: 截断人间名利尘,横塘深碧护新坟。 昏明不定霜天月,开合无心竹屋云。 风雨对床差可喜,乾坤万事不堪闻。 栽松种竹闲功课,却为忧时一半分。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清雅的笔调,描绘了一幅幽静的山林画卷。首句“截断人间名利尘”,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名利的超然态度,意在表明自己追求高洁的人生境界。接下来三句分别描写了竹屋的景致和心境。诗人以竹屋为载体,通过对其开合状态的描绘
【解析】 本诗为送别吴山泉之作。作者在送行之际,以景起兴,先写自己与吴山泉久别重逢,然后才点明题旨,即送别。 首联“乱来谁访古”,是说战乱之后,谁还去访问古代的人和物?“杖屦”是拄着拐杖、穿着草鞋的游山之乐的形象化描写,这里借指隐退山林。诗人以“杖屦竹边闻”起句,是说隐居者听到山中溪水的潺潺声。“竹边”即指溪流边上的竹林。 颔联“小立真堪画,闲谈亦自文”,意思是说一个人站在那里,真可以当作一幅画
致轩赵使君领客及妻子入山即事原韵戴家湖上宅,近市有山林。 雨足四郊润,云低尽日阴。 竹疏和翠减,松老受春深。 留得行窝住,楼头午漏沉。 注释: 致轩赵使君领客及妻子入山即事原韵:这首诗是诗人为表达对赵使君及其家人在山林中生活的喜悦之情而写的。 戴家湖上宅,近市有山林:描述了作者的住宅靠近戴家湖,周围的环境既有市区又有山林。 雨足四郊润,云低尽日阴:描绘了雨水充沛,使得四郊都变得湿润
这首诗是诗人与陈东庐提干的赠别之作。下面是逐句释义: 发白为忧时,思家日念归。 “白发”指诗人自己的头发变白,象征着年岁增长,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忧虑的心境。他因忧虑国事而发愁,每天思念着要回到家乡。这里的“思家日念归”表达了诗人对家的深深眷恋和对故乡的无尽思念。 涉春问行李,隔岁理征衣。 “涉春”指的是春天来临,人们开始收拾行装准备外出。诗人询问行李是否已准备好,说明他即将出发去远方
【注释】 致轩:即陈致轩,作者的朋友。余魁:作者的朋友。眉睫功名气:指人眉宇间的英气,是功名事业的志向。笔端天地春:意指文思如春,笔锋遒劲有力。孰知心念苦:谁知道内心的苦闷。祇(zhī)与圣贤亲:只和圣贤亲近。味淡有真乐:虽生活简朴,但内心充满快乐。眼高无古人:眼光远大,不满足于眼前的成就。金鸾行夜直:指夜间值班的公卿大臣像金雕一样威武。坐听漏声频:坐在值班房内静候报时的声音。 【赏析】
【注释】 1. 泛宅江湖上(“泛”,泛指游历,也通“泛”,浮于水面的意思。):泛舟江湖之间。泛,通“泛”,浮在水面上;江湖,指江湖水道;上,这里指在水上。2. 萧萧两鬓皤:形容头发稀疏、灰白。3. 祇(zhī)知衣可典:(衹知道)衣服可以典当。4. 文富家安有(文富,指有文化的人。):有学问的家庭怎么会没有呢?5. 名高实若何:(名声)很高,实际上怎么样呢?6. 身前身后事:生前的事和死后的事
培塿视崔巍,眼高如许哉。 培土堆砌成山峦的轮廓,我的目光远眺,志向高远。 举头天在上,四面景皆来。 抬头向上看,天空无边无际;四下望去,景色尽收眼底。 渐老成多病,看山又一回。 岁月流逝,我已年老体弱多病,再次登高观山。 尽供诗世界,霁色为君开。 这里为我提供了一片诗歌的创作空间,晴空万里,为你展开一幅壮丽的山水画。 注释: 培塿(péi niè):培植。培塿,指栽培、培养。培塿视崔巍
【注释】 色香:指梅花的色泽、香气。第一:最高,最好。华光:光彩夺目。风味:指梅花的香气。肤浅:指梅花的花朵小而少。 精神:这里指梅花的枝干。敛藏:收敛,收起来。流芳:流传美名。调羹事:比喻处理家务琐事。 赏析: 这是一首咏梅诗,作者借咏梅来寄托自己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全诗语言平实,意境高远,寓意深刻,表现了一个志士仁人在面对复杂世事中保持节操,不随波逐流的高尚情操。
注释:风露透过树枝叶,使得山坡处处绿满坡。只要秋思满足,不必月明才多。谁在招引诗人隐居,山中空旷自在高歌。故家射箭的好手,折取梅花莫蹉跎。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梅树的诗。首联写风露透枝,枝叶团团翠色,满坡铺开,给人以生机勃然之感。次联说只要心中有所想,有所感,便足矣,不必追求月明星稀,更不必追求明月当空。三联写诗人对隐士的羡慕之情。四联写自己要像故家射箭好手一样,抓住机会,努力拼搏
立秋 碧树萧萧凉气回,一年怀抱此时开。 槿花篱下占秋事,早有牵牛上竹来。 注释: 1. 碧树萧萧凉气回:描述秋天的树木在凉爽的风中摇曳,呈现出一种宁静而深沉的美。"萧萧"形容树叶随风飘落的声音,营造出一种寂静而略带忧伤的氛围。"凉气回"则传达了秋天特有的清凉感觉,让人感到舒适。 2. 一年怀抱此时开:这里的"怀抱"可能是指大自然的怀抱,暗示着一年中的这个时节,大自然开始展现其美丽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