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惠崇
诗句原文: 河来天上阔,云度月边轻。 译文: 河水从天而降,宽广无边;白云飘过月亮边缘,轻盈飘渺。 赏析: 这是一幅描绘自然景观的诗画,诗人通过生动的比喻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神秘。“河来天上阔”,以天空为背景,形象地表现了河水的宽广,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云度月边轻”,则以月亮为视角,细腻地勾勒出白云的轻盈,给人以宁静和舒适的感觉。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
【注释】:朱旗,红颜色的旗帜。凌雪,飘扬在雪中。画角(yuè),乐器名,形似笛而小,用竹木等制成。 【译文】:红颜色的旗帜高耸入云,飘动在雪地之上。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边塞风光的边塞诗。首句写天寒地冻,大雪纷飞;次句写军营里鼓角齐鸣,将士们整装待发;末句写将士们士气高昂,准备迎接敌人。全诗意境雄浑壮阔,格调悲壮激昂。诗人通过边塞景象的描写,表现了战士们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注释:在古老的边防城堡,升起的炊烟直冲云霄。平坦的沙地,夕阳迟迟不愿落下。 赏析:此诗以戍楼为背景,写出了边关的荒凉与寂寞。第一句写戍楼之高,炊烟之直上;第二句写边关的辽阔、平沙的广阔,落日迟迟不落,渲染出边关的苍凉与寂寞
拂石云离帚,尝茶月入铛。 注释:用扫帚轻轻拂去云雾,品尝茶叶在月光照耀下落入锅中。 赏析:此诗描绘了作者品茶时的宁静与闲适之情。"拂石云离帚"描绘了作者在品茶前的动作,即用扫帚轻轻地将云雾扫开,以便更好地欣赏茶景。"尝茶月入铛"则形容了品茶的过程,即在月光的照射下,茶叶缓缓地落入锅里,形成了一幅优美的画面。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充满了禅意和诗意
注释:远远的岛屿在迎着船帆而出,冷清的树林在岸边回绕。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一幅寒林迎岸图,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之感
喧风生木末,迟景入泉心。 注释: 喧风:喧闹的风声 生木末:吹到了树梢 迟景:晚景 入泉心:流入泉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风吹过树木的景象,生动形象地展现了风吹动树叶的声音和景色的变化。诗人用简洁的语言,将自然景象和声音融为一体,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中的场景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力量
【释义】:水势湍急,仿佛在弹拨着瑟弦。飞花飘落,好像点缀在玉制的酒杯之中。 【赏析】:首句“危溜含清瑟”,是说水流湍急,有如在弹奏瑟曲。这里“清瑟”指瑟声,而“危溜”则形容流水的奔腾激荡之势。第二句“飞花点玉觞”,是说花瓣飘落下来,就像在玉制的酒杯中洒了一点白粉。“飞花”指花瓣随风飘散;“点”即沾、落之意,“玉觞”则指精美的酒杯,两句合看,描绘了一幅春日山溪旁,飞花点点洒落玉制酒杯中的美景
注释:井中蕴含着春天的清新气息,楼阁在傍晚时分转成了一片清幽。 赏析:此诗描写了夏日傍晚时分,景色优美宁静,井水清澈,映照出碧绿的春意,而高楼则在夕阳的余晖下显得分外清幽,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诗句原文: 惊蝉移古柳,斗雀堕寒庭。 译文与注释: - 译文: 1. 受惊的鸣蝉飞向了别的柳树; 2. 争斗的麻雀坠落在闲静的庭院。 - 注释: - 惊蝉:受惊的鸣蝉。 - 移古柳:飞向了别的柳树。 - 斗雀:争斗的麻雀。 - 堕寒庭:落入寒冷的庭院。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夏秋季节中自然界中昆虫和鸟类行为的描绘,展现了一种清静、幽美的景象。诗中的“惊蝉”和“斗雀”形象生动
【注释】: 郭:城。屿:小岛。赏析: 首二句写枫叶的红和江水绿,是色彩对比,突出了枫叶红和江水绿的鲜明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