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惠崇
诗句原文: 惊蝉移古柳,斗雀堕寒庭。 译文与注释: - 译文: 1. 受惊的鸣蝉飞向了别的柳树; 2. 争斗的麻雀坠落在闲静的庭院。 - 注释: - 惊蝉:受惊的鸣蝉。 - 移古柳:飞向了别的柳树。 - 斗雀:争斗的麻雀。 - 堕寒庭:落入寒冷的庭院。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夏秋季节中自然界中昆虫和鸟类行为的描绘,展现了一种清静、幽美的景象。诗中的“惊蝉”和“斗雀”形象生动
诗句原文: 云残僧扫石,风动鹤归松。 译文: 夕阳西下,残阳如血,僧人正在打扫石头上的云层。一阵微风吹过,一只鹤从松林中飞回,它的身影在夕阳的余晖中显得格外清晰。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黄昏景象,诗人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片静谧的自然之中。首句“云残僧扫石”,描绘了夕阳下,僧人打扫着云彩的场景,云彩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五彩斑斓,而僧人则在这片色彩中劳作
《其七十一》 注释: - 圭窦先知晓,盆池别见天。 - 译为:在小角落中我独自知晓,盆池中的景色让人耳目一新。 赏析: 此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在某个安静的小角落独自思考的情景,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赏之情。诗人通过“盆池”这一具体事物,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机。同时,诗中的“知晓”和“别见”也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在这个小角落中寻找着内心的平静与安宁。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注释】: 郭:城。屿:小岛。赏析: 首二句写枫叶的红和江水绿,是色彩对比,突出了枫叶红和江水绿的鲜明形象
注释:竹风声惊动了栖息的白鹤,潭水中月亮戏弄着春天的鸳鸯。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夜晚景象。诗人以竹风和潭月为画笔,勾勒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诗中的“竹风惊宿鹤”形象地描绘了竹风的声音如同夜行的鹤一样,让人感到一种神秘而幽静的氛围。而“潭月戏春鹥”则描绘了潭水中的月亮如同在与春天的鸳鸯嬉戏一般,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整首诗通过对竹风、潭月等自然元素的描绘,展现出了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意境
注释:海中的人来观赏仙鹤,山间的猴子来聆听琴声。 赏析:此诗描绘出一幅幽静的山水画面,海中有仙鹤,山中有猿猴,诗人以动衬静,突出景物的清幽。海中人与山中猿猴,一动一静,形成鲜明对比,更衬托出山中之静
译文: 黄昏中,一只鹤栖息在金色的寺庙,秋天里,有个僧人走过石桥。 注释: 暝鹤栖金刹(暝 —— 傍晚;鹤 —— 白鹤;栖 —— 栖息) 秋僧过石桥(秋 —— 秋天;僧 —— 和尚;过 —— 过去;石桥 —— 石头桥)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物活动的诗。首句“暝鹤栖金刹”描写了一幅夕阳西下、鹤栖寺庙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宁静而肃穆的氛围。次句“秋僧过石桥”则展现了一位秋天的僧人过石桥的情景
注释:春风和煦,鸟儿在树枝上筑巢,太阳高照,人们在园中浇水。 赏析:诗中描写了春天的美好景象,风和日丽,鸟语花香,人们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传达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却能深深打动人心
注释翻译:明月的清光映照着,露珠显得格外的寒。云涛翻滚着,仿佛是闪动的画旗。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月夜江景的诗。首句以“月露”起兴,点明时间是月夜;“疏寒”二字写月光清冷,照在露珠上更加清寒。次句写江水翻腾汹涌,好像云涛中飞起的一片画旗。全诗意境优美,富有情趣
注释:鹤群惊起,飞落金顶的佛塔上的露珠;龙蛰伏不动,深藏在玉瓶中的泉水。 赏析:此为写景诗。诗人描绘了一幅清幽秀丽的佛国仙境图。首句“鹤惊”是虚写,用鹤惊扰金顶之露,暗示佛塔之高峻。二句则实写,用龙蛰于玉瓶之中,暗示龙之深藏。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宁静而神秘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