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惠崇
乱水频过,荒林鹤不还。 译文: 在这片混乱的水域中,僧人频繁地经过; 在这片荒芜的树林里,仙鹤却不愿停留。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荒凉的画面。乱水代表了世界的纷扰与无序,而僧人的频繁经过则暗示了修行者对于超脱俗世的追求。荒林中的鹤象征着一种超然物外的状态,它们不愿意回到那片被破坏的地方,而是选择了远离。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表达了诗人对世界乱象的无奈,以及对修行、超脱的向往
注释:马渡过宽阔的冰河,雕盘上喷薄的阳光高悬。 赏析:首联“马渡冰河阔,雕盘喷日高”描写了诗人骑马渡河时的景象。马在冰河上行走,冰河显得格外宽阔;雕盘(车轮)喷出的水汽在阳光的照耀下,呈现出一种高悬的姿态。这句诗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颔联“风卷残云天渐开,日出东方红霞飞。”描绘了太阳初升,天空逐渐放晴的景象。风吹散了残存的云朵,天空变得明亮起来;太阳从东方升起
注释如下: 松风传夕磬,溪雾拥春灯 - 松林中传来阵阵晚钟声,溪水弥漫着雾气如同春天里的灯光一样。 译文如下: 松树林中晚钟的声音随风飘荡,小溪上弥漫着雾气仿佛春天的灯火。 赏析如下: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自然景观画卷。首句"松风传夕磬",以"松风"和"夕磬"两个意象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第二句"溪雾拥春灯",则用"溪雾"和"春灯"两个意象展现了大自然的柔美与生机。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
【注释】 霓:彩虹;旌:旌旗。凤吹:凤凰的箫声。 赏析: 首二句写日出的景色。诗人以瑰丽奇伟的笔触描绘了朝阳升起的壮观景象。“霓旌摇曙景”,是说五彩缤纷的彩虹在旭日的映照下,如同舞动的旗帜。“凤吹绕春云”是说凤凰的箫声飘荡在春天的云雾里。这两句诗运用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了朝阳初升时的美丽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赞美之情
注释与赏析: 坐石云生袖,添泉月入瓶。 坐在一块石头上,天上的云雾飘来仿佛是长袖;泉水在山中流淌,月亮倒映在水里,好像进入瓶子中。 此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面,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注释: 万国无刑治:全世界的人都生活在和平安宁的环境中。 三边不战平:边境上的战争也被止息了,没有再发生。 赏析: 这首诗的大意是表达作者对和平盛世的向往之情。他希望整个世界都能够远离战争,实现和平,人民能够生活在和平安宁的环境中;同时,也希望边疆的战争能够得到平息,不再有战争的发生。这种愿望体现了作者对于和平与安宁的追求和向往
注释:寒灯,点着的灯。腊尽,农历十二月的最后一天,也就是腊月初八,是新年来临的时候。晓角,报晓的号角声,古人认为鸡鸣叫时,天地开始更新,万象更新,所以叫“晓角”。唤春归,把春天唤回到人间,春天来了。 赏析:此诗以景写情,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诗中“寒灯催腊尽”写出了时间的推移,从腊月到正月,而“晓角唤春归”则表现了时间的变化,从冬季的寒冷到春天的气息。这种变化给人带来了希望和生机
注释:雁群在古戍遗址上空飞翔,雕的影子映照在寒冷的沙洲上。 赏析:这是一首边塞诗。全诗写景如画,意境雄浑,气势豪迈。首句“雁行沈古戍”,以雁群自比,暗喻诗人自己,表现了其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之心;次句“雕影转寒沙”,则以雕自比,暗喻诗人自己,表现了其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富有力度;意象丰富,画面生动
注释:露馆,即露台上的小楼。涛惊,指潮声。空庭,空旷的庭院。月伴琴,月光伴随琴声。 赏析:此诗表达了诗人夜深人静时独对孤月和琴声的感受。首句写夜来枕上被惊扰了,次句写庭前只有清冷的月光相伴着琴声。意境宁静、深远,富有诗意
注释:太阳运行到黄道的尽头,春天深入紫微垣。 赏析:这是一首写春日景色的五言绝句。首句写太阳运行到黄道的尽头,即指立春后;次句写春入紫微垣,即春回大地。两句合起来,描绘了一幅初春时节的景色,既点出节令,又勾勒出了初春时大自然生机勃勃的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