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惠崇
诗句释义: - 关河:指代中国,因为“关”通常指的是长城关口,而“河”则指黄河、淮河等。这里泛指国家或领土。 - 双鬓白:形容年纪已大。 - 风雪一灯青:形容在风雪中独自守夜的情景,一盏明亮的灯火显得格外醒目。这里的“一灯”可能是指蜡烛或者油灯,而“青”可能是指灯光的颜色。 译文: 关河之间白发渐多,风雪交加中独守明灯。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人在风雨如晦的夜晚,孤独地守着一盏孤灯的情景
【注释】: 天姥山,在浙江绍兴。杜陵人,指诗人李白,李白号太白,唐时称其诗为“李杜”,这里指代自己的作品。 【赏析】: 首句“楼中天姥月”,写月出楼中。天姥山以奇峰秀石著称,而明月当空,更是增添了山的神奇色彩。次句“座上杜陵人”。杜陵,即杜预的封地,故址在今陕西长安县南。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这句说诗人就坐于天姥山下的楼阁之中,正对着一轮明月。此句既写出了月色之美
注释:战场上剑光闪烁,威风凛凛的战旗随风飘扬。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战场雄壮场面的诗。首句“杀气生龙剑”,用龙喻指宝剑,形象地写出了战场上剑气逼人、杀气腾腾的情景。次句“威风动虎旗”,用虎喻指战旗,生动地表现了战旗在风中猎猎作响的雄壮气势。整首诗通过对战场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
翻译:随着潮水慢慢退去,雪白的山峰在夜色中显得更加清晰。 注释:落潮——指潮汐退去;暗——指夜晚;峰——山峰。 赏析:诗人以“落潮鸣下岸”和“飞雪暗中峰”为画面,描绘了冬夜时分,雪白的山峰在月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清晰。通过这两个画面,诗人成功地营造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同时,这也暗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注释】 禽:鸟。竹:竹子。荷:荷叶。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前两句描写了秋天,秋风秋雨,天气寒冷,鸟雀在竹林里活动着,露水沾湿了荷叶。后两句是写冬日,雪花飘落,荷叶上结满了冰层。 【译文】 鸟雀在寒冷的冬天在竹林中活动,雪下得大,荷塘里的荷叶结满了冰层
【注释】: 岚:山间的雾气。 琴棋:指古代文人用来消遣娱乐的书画、音乐等。 簟(diàn):竹席。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人在深山中的孤独生活,他与世隔绝,只有山林和风声作伴。他的日常生活十分单调,每天的生活内容就是弹琴、下棋、读书、写字,这些活动都离不开竹席和枕巾。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感到厌倦,反而更加热爱这种清静的生活
注释:大雁飞越沙漠,冲过雪地;渡河之人踏在冰上。 赏析:诗人以大雁和渡河人的活动来描绘冬天的荒凉景象。大雁在飞越沙漠,冲过雪地,这两句写出了大雁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而那渡河的人,却只能踏着结满厚厚冰层的河面,艰难前行,这一句写出了冬天的寒冷以及人们面对严寒所表现出的顽强意志
【注释】夜梵:指梵天,天上众神之一,也借指佛;云窦:指石洞。秋香:指石丛上的菊花香气。 【赏析】诗是写在秋日的夜晚,月光透过石洞照在满地的菊花上,仿佛是梵天在诵读经文,使整个秋天都弥漫着一股清幽、宁静的氛围。全诗以静衬动,以虚写实,把一个寂静的夜晚写得十分生动
诗句:扇声犹泛暑,井气忽生秋。 译文: 夏天的热风吹动着扇子,发出的声音似乎还在空气中回荡;而冬天寒风刺骨,仿佛能让人感受到井水的清凉与寒冷。 注释: 1. 扇声犹泛暑:扇子在夏季被频繁使用,其声音仿佛仍能感觉到夏日的炎热。 2. 井气忽生秋:井水在冬日结冰后,其气息仿佛也能感受到秋季的寒冷。 赏析: 此诗通过描绘夏日和冬日的不同景象,展现了季节变化带来的感官体验差异。夏日
注释: 境闲:心境宁静。 其四十六:这是第四十六首诗。 渡水:过河。 盘空:飞翔在高空。 赏析: 此诗句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每句都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前两句“境闲僧渡水,云尽鹤盘空”通过描述僧人过河和云彩消失的景象,展现了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这种氛围使人联想到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满足,仿佛置身于一片净土之中。后两句“山光接水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