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隆
这首诗描绘了茶山的美景,通过对茶山雾气、珊瑚树和红绡的分析,表达了作者对茶山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龙宫蛟室雾絪缊,几树珊瑚认未真。 龙宫蛟室,云雾缭绕,宛如仙境;几棵树上的珊瑚树,虽然颜色鲜艳,但是否真实还需要考证。 雪里赪霞高十丈,红绡恐是献珠人。 在雪地里,红色的霞光高达十丈,这红绡很可能就是那位献给皇帝的珍珠。 注释:《补陀胜景十二首·茶山夙雾》中描述的茶山,位于浙江绍兴诸暨县西北
诗句译文:黄如金子般闪闪发光,软如苔藓;曾走过空王宝筏的神奇之路。在九品池中铺设成地,仿佛赤脚站在莲花台上。 注释 1. 黄如金屑软如苔:描述千步金沙的颜色和质地,如同金子般闪耀,又似柔软的苔藓。 2. 曾步空王宝筏来:暗示这种景观的神奇和非凡之处,好像通过空王的宝筏来到此地。 3. 九品池中铺作地:指出千步金沙覆盖在九品池之上,形成独特的地面景观。 4. 祇疑赤脚踏莲台
下面是对诗句的逐句释义,以及其含义的详细解释: 1. 诗句释义:“荧荧一点照迷津,光夺须弥日月轮。” - “荧荧”形容灯火微弱而明亮。 - “一点”比喻灯塔发出的光亮。 - “照迷津”意味着灯塔的光芒能照亮航行者迷失的航道。 - “光夺须弥日月轮”意指灯塔的光芒足以与佛经中的“须弥山”和“日月轮相”媲美,强调其光芒之强。 2. 译文释义: - 灯塔发出微弱却明亮的灯光,照亮了迷航的船只
注释: 1. 波上芙蕖尽着花,香船荡桨渡轻沙。芙蕖:荷花。香船:香气四溢的船。荡桨:划桨。渡轻沙:从沙滩上渡过。 2. 珠林只在琉璃界,半壁红光见海霞。珠林:指海上的岛屿,如同珍珠般璀璨。琉璃界:形容岛屿在阳光照射下,闪烁如琉璃般美丽。半壁红光:形容太阳照射到岛屿上的部分,呈现出红色的光芒。见海霞:看见海上飘荡的彩霞。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海上景色的诗,通过对莲花盛开、船只行驶和岛屿美景的描述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思想情感的理解和把握。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情感分析作答。“黄烟黑雾罩潺湲,忽破天昏海色殷。”意思是:浓烟滚滚,黑雾弥漫,笼罩着潺湲溪流,忽然间打破了天昏暗海茫茫的一片混沌。“谁驾火轮推雪浪,赤光如矢射千山。”意思是:是谁驾火轮推动雪浪,红光如同箭矢直射千山。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抒怀诗。诗人以瑰丽的想象、夸张的手法
注释: 博山,即香炉峰,位于浙江省天台县。突兀,高耸的样子。海孤悬,形容香炉像大海一样孤立在陆地上。军持,指僧人手持的武器。大士,佛教称菩萨为大士。 不用旃檀然佛火,晓来岚气自生烟,意思是说,不需要使用旃檀(一种香料)来点燃佛火(佛教仪式中用火焚烧供品以供养神灵),因为早晨的雾气自然就会升起烟雾(佛教仪式中常以雾气象征神秘或超然)。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香炉峰的奇特景色和佛教仪式中的神秘氛围
注释:野衲齐翻贝叶书,指的是僧侣们共同诵读佛经,学习佛教教义。磬声遥度暮沙虚,磬声在傍晚时分回荡在空旷的沙漠之中,显得格外悠扬。神龙听法妖蛟舞,这里的“神龙”可能是指佛祖或者其他高僧,他们在聆听佛法的过程中,如同神话中的神龙一般威猛。妖蛟舞,妖蛟是妖怪的象征,他们在这里跳舞,可能是在庆祝佛法的普及或者是为了祈求平安。亲见如来金臂舒,这里的“如来”指的是佛教中的佛陀或菩萨,他们的手臂金光闪闪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识记、积累和默写一些常用的名句,并要结合语境正确使用词语。本题属于综合性学习,考生要注意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结合注释和关键字词分析概括出诗句所表达的情感。最后还要写出自己的赏析。 此词是赠给陈伯符的一首贺新郎,上片写陈伯符新婚之际的欢乐情景;下片以天上人间作对比,表明人世间的欢乐胜过天宫的欢乐
这首诗是汪长文的《芰荷亭歌》,它描绘了诗人在山家楼阁旁的芰荷亭中欣赏美景,并邀请好友吴茂倩、董阳明和叶虞叔一同前往游玩的场景。下面我将一一解读诗句: 1. 山家楼阁沿溪入,复道层阶上千级。 注释:山中的楼房顺着溪流修建,复道层层台阶直上高台。 2. 青崖寒嵌丹房深,栖鹘巢鹰手可拾。 注释:青色的崖壁冷峻,深藏在其中的丹房仿佛可以伸手触及。 3. 夜卧不知云雾多,朝来但见衣裳湿。 注释
【注释】 补陀胜景十二首 其十 钵盂鸿灏:钵盂,僧尼的食器;鸿灏(hóng hào),大海。这首诗是说佛教徒们把食物施舍给饥饿的人们,就像大海一样无边无际。此物由来制毒龙,比喻佛法无边。 【赏析】 这是一组佛教偈语诗,每句都是四字,共十二句。这组诗写于公元731年(唐玄宗天宝元年)春天,诗人在长安大慈恩寺内讲经时所作。当时诗人应寺中请,为僧俗讲解《金刚经》大意。 这首诗前两句“应器东行大众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