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可
【注释】 书却暑图:指在画上作诗以消暑。却暑图:一种图画,画中有人物在室内读书、弹琴等避暑活动,以消除暑气。 冰柱:形容冬天的冰柱晶莹透明。 矾头:砚台。凌面:磨墨时墨汁溅到砚台上。 借君家却暑图:借用你的《却暑图》中的避暑生活来消除自己的暑气。 【赏析】 这是一首写夏日读书消夏的七言绝句。 首句“书却暑图后”即点明题意,是说作者在炎热的夏天,在室内读书消暑,而把室外的图画当作《却暑图》。
注释:在竹林小村中我醉意初醒,只见几家人家残留的雪堆积在篱笆根部。在春风前有怨恨的梅树洒落着点点梅花,溪水之上没有人影只有月亮留下一道痕迹。 赏析: 此篇描写的是作者在春天的一个雨过天晴的小村落中,与友人饮酒作乐的情形。 首句“小醉初醒过竹村”,诗人描绘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意境。他刚刚喝醉,醒来后又来到了一个宁静的小村落,这里的竹子茂密,环境幽静,让人感觉仿佛进入了仙境一般。 “数家残雪拥篱根
这首诗的原文是唐代诗人李白的《田家》。下面逐句进行解析: 1. 两两垂髫窈窕娘,含羞不语莳青秧。 - "垂髫"指的是古代儿童的一种发型,通常是将头发梳成两条垂下的辫子。 - "窈窕"形容女子美好、文静的样子。 - "娘"是对年轻女性的亲昵称呼。 - "含羞不语"描绘了女孩害羞时沉默不语的情景。 - "莳"在这里的意思是种植或培育,指的是农活。 - "青秧"是指刚种下去还未抽穗的水稻幼苗
注释: 初凉宜夜透衣罗,时见流星度绛河。 渐觉露漙金掌重,梧桐影外月明多。 译文: 初秋的夜晚,凉爽宜人,月光透过薄纱般的衣服。偶尔可以看到流星划过天空。 渐渐地,感觉到空气中的露水变得浓稠,仿佛给金色的手掌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这时,梧桐树的影子映在明亮的月光下显得格外清晰。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初秋夜晚景色的诗篇。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初秋夜晚的凉爽和美丽。首句“初凉宜夜透衣罗
注释:学习写诗,就像学参禅一样;竹榻蒲团,不计岁月。等到自己对诗歌了然于心,随便拈出一句就能超脱尘世。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学习写诗的心境。他认为学习写诗就像参禅一样,需要深入理解其内涵和意境,不能急于求成,而是要慢慢积累,不断领悟。他希望在掌握了诗歌的精髓后,能够随时拈出一句诗句,都能超越世俗,达到一种超然的境界。这种境界既是一种艺术上的高妙表现,又是一种心灵的自由解放
这是一首描绘田园风光的诗。全诗共五句话,每句都以“村居”开头,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韵律感。下面逐句进行详细解读: - 第一句:“凿井耕田仅万家”,这里的“凿井”指的是挖井取水,“耕田”则是指种植庄稼。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村庄里只有少数家庭从事农业生产的情况,强调了农村生活的宁静和简朴。 - 第二句:“农夫农妇毕丝麻”,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农夫和农妇们已经结束了一天的劳作,开始织布或者纺织麻线
村巷深深桑柘烟,园林寂静落花天。 柴门有客忙相揖,摇手低声蚕大眠。 注释: 1. 村巷深深桑柘烟:村巷深邃,烟雾缭绕,桑树和柘树在烟雾中若隐若现。 2. 园林寂静落花天:园林中的景色寂静,落花飘散在天空中。 3. 柴门有客忙相揖:柴门处有个客人正在忙碌地互相致意问候。 4. 摇手低声蚕大眠:客人摇动手表示告别,低声说着蚕已入睡。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乡村景象,通过深浓的烟雾
注释: 荒陂:荒芜的池塘。 掠面轻风:指微风轻轻掠过水面,使水面泛起涟漪。 鄙夫诗向:指诗人自己的诗作。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诗人在这首诗中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乡村景色。他通过观察和感受,将自然景象与诗歌创作相结合,展现了自己的艺术才华。 首句“荒陂终日水车鸣”,描绘了一片宁静的池塘,水车在不停地转动,发出悠扬的声音。这种描写给人一种宁静、平和的感觉
【注释】 松:此指隐士。涧底桃花笑:比喻隐居者不受世俗礼法的拘束,不避世务。 【赏析】 这是一首咏隐者的诗,诗人借对松、菊、筠、桃之比,来赞美那些志趣高远的隐士们。 首联:“秋色何妨陪露菊,岁寒真欲友霜筠。” 意思是说:秋天的色彩并不妨碍与菊花相伴,在严冬时节,真正的朋友才希望与竹子为伴。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隐士们的赞赏和向往,认为他们具有高尚的品格和坚定的信念,能够在各种困境中坚守本心。 颔联
【注释】 楚酒:指当地的美酒。园花:指花园里的花。着雨:被雨水打湿。百般红:形容花朵的颜色繁多,色彩斑斓。凭谁画出陈居士:意思是请人画出陈居士的样子。亭角寻诗满袖风:意思是在亭子的一角寻找诗句,衣袖都被风吹得鼓胀起来了。 【赏析】 此诗首句以“楚酒”起兴,写诗人饮酒后醉倒的情景,第二句写园中之花因雨水的滋润而显得特别鲜艳,第三句写自己无法描绘出陈居士的样子,只好在亭角寻觅诗句。 全诗以饮酒起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