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义
【注释】 按察使张公宗政:指张宗政,字宗政,号东湖,河南洛阳人。元代官员。客中写怀八绝:即《客中写怀》八首。见《全金诗》卷三六四。 唯:只 𢠢(xìn):思念。 孤月:一弯明月。 赏析: 这是一首酬答诗。诗人收到友人寄来的作品后,写了这首诗来作答。 第一句“旧好惟取最”,“旧好”即与老朋友的情谊。“惟取”意为只选取最好的。这一句的意思是:我只有老朋友,其他的都不要。 第二句“新诗𢠢我思”
按察使张公宗政以客中写怀八绝见寄,聊和以答 才记同樽酒, 相违又隔旬。 光阴如撚指, 何惜骑来频。 注释:刚刚还在一起喝酒畅谈(共度欢乐时光),转眼间又要分别十天了。(感慨时间飞逝)。 赏析:诗人收到友人的赠诗后,心中十分感动。他回忆起过去和友人一起饮酒、畅谈的快乐时光,感叹时光飞逝,两人即将再次分离。然而,诗人并没有因此感到沮丧,反而更加珍惜与友人相处的每一刻
《题梅竹幽禽二首》 ```plaintext 修竹经霜翠,梅花带雪香。 幽禽如有意,相唤对斜阳。 ``` 注释: 1. 修竹经霜翠:描述竹子在经过寒霜后呈现出的翠绿色,暗示其坚韧和高洁的品质。 2. 梅花带雪香:梅花在雪中开放,散发出迷人的香气,象征着高洁和傲骨。 3. 幽禽如有意:描绘小鸟似乎有某种深意,可能是指它们对人类活动的感应或者是它们与自然的和谐共鸣。 4. 相唤对斜阳
在古代诗词中,题梅竹幽禽二首通常描绘的是一幅宁静自然的画面,展现了梅花与竹子的幽静之美,以及与之相伴的鸟儿和鸟类的生活状态。下面是对该诗的逐句释义及其相关赏析: 1. 何处飞来鸟:这句诗通过“何处”二字引出了鸟儿的神秘和自由,而“飞来”则传达出鸟儿的轻盈与灵动。 2. 依栖梅竹深:鸟儿选择在这梅竹之间栖息,展现了它们对这环境的喜爱和依赖。 3. 不贪桃杏色:这句表达了鸟儿并不贪图繁华
注释:我在京城做官已经很久了,不知道有谁能亲近我。我独自怜爱风月的美好,经常陪伴着我吟咏诗篇。 赏析:此诗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他以“独怜风月好”来表达自己对自然风光的喜爱之情,也反映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他用“常自伴吟身”来表达自己在孤独中吟咏诗篇,以此寄托自己的情感。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富有生活气息
离家经岁月,几度数归期。 无柰清秋夜,迢迢更漏迟。 注释:离家已经过去很多年头,多少次想要回家,但总是错过时间。无法忍受这深秋的夜晚,更漏声声声入耳,让人感到更加漫长和难熬。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籍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的“离家经岁月,几度数归期”表达了作者长时间离家,无法回家的苦闷和无奈。而“无柰清秋夜,迢迢更漏迟”则描绘了深秋夜晚的寒冷和漫长的时光
【注释】 潇湘:即指长沙。潇水和湘江在湖南合流,故称潇湘;又指潇水和湘江之间的地区。这里泛指湖南一带。夜:夜晚。蓬窗:用蓬草编制的窗户。醉梦惊:形容醉后入梦中,被酒力所惊醒。月明:明亮的月光。天似洗:比喻天空如水洗过一般明亮。秋声:秋天的声音,这里指落叶之声。着:附着。无处着:没有地方可以附着。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长沙作客时所作。诗中写自己因思念故乡而感到孤独凄清,借景抒情
《题小扇图示子昭》是明朝曹义的作品,诗中通过描绘一幅山水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下面将逐一解读诗句: 1. 诗意解读: - “山色浮晴翠”:描述山峰在晴朗的天气下呈现出翠绿色彩,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 - “松阴护石矶”:松林的阴影保护着石头上的小瀑布,形象地展现了大自然的和谐美。 - “幽人听瀑坐”:一位隐士静静地坐在瀑布旁,倾听水流声,享受片刻的宁静。 - “应自澹忘机”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思想情感及表达技巧的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关键要熟悉全诗,了解作者和创作背景,把握诗作中意象的特点,同时结合诗句分析其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节遇清秋夜,幽怀倍惨然”:秋天的夜晚,明月照在身上,感到凄冷,心情更加悲凉。 “故人千里外,明月自团圆”,远方的亲友远隔千里之外,但那皎洁的月光下,他们一定会团聚一堂。 【答案】 中秋病中口号 节遇清秋夜,幽怀倍惨然。
【注释】 孤蓬(qúpéng):孤单的蓬草,这里指孤独的游子。 湘浦(xiāngpǔ):湘江边。湘江流经湖南、广东、广西,是古时的交通要道。 潇潇洒洒:形容风物清朗宜人。 谁移画里看:是谁把画中的景致移到了眼前?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人在中秋佳节,身患重病,只能躺在床上吟诗遣兴。他以“孤蓬”自比,写出了自己孤独漂泊的身世。又以入梦为由,写出了自己梦中所见的雨声和湘江两岸的美景。最后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