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之淳
秋日杂题 万里归心折大刀,三军何日解征袍。 不如归吃南中饭,绿芋红鳞紫蟹螯。 【注释】: 万里归心折大刀:意思是想家了,思念家乡的心情就像折下一把大刀一般急切。 三军:指军队。 何日:什么时候。 南中:这里指南方地区。 【赏析】: 这是一首写思乡的诗歌。首句“万里归心折大刀”,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思念。第二句“三军何日解征袍”,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深深的思乡之情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奉怀北平庄上将出关者 使到燕台好趣装,马蹄何日遇滦阳。 捷书已报还师近,归及秋原草未黄。 注释: 奉怀:敬赠,怀念。 北平:今河北省北部地区,包括北京在内。庄上将出关者:即将出关的将领。 使到:奉命到某处。燕台:指蓟门关。燕台即燕京、蓟门。趣装:赶快准备行装。 马蹄:指战马奔驰的速度。何日:何时。 捷书:指战争胜利的消息。 还师:返回的军队
秋日杂题 月没荒城晓角催,风清平野暮云开。 射雕都尉分弓去,杀虎将军奏捷来。 注释: - 月没:月亮落下,天色渐暗。 - 荒城:荒凉的城池,这里指的是边远之地。 - 晓角催:清晨的号角声催促着人们起床。 - 风清:风很清新。 - 平野:平坦的原野。 - 射雕都尉:指能够射雕的军官。 - 分弓:分开弓箭准备战斗。 - 杀虎将军:勇武的将军。 - 奏捷来:胜利归来。 赏析:
秋日杂题 蠮螉塞外风吹雨,鸡鹿山头露欲霜。 为恐寒惊慈母线,起来先着旧衣裳。 注释: 1. 蠮螉:一种生活在沙漠地区的鸟类。 2. 塞外:指边境或边疆地区。 3. 风:指风吹动的树叶或其他东西。 4. 雨:指下雨。 5. 鸡鹿山:一座山的名字,可能指的是位于边关附近或者有相关文化意义的山。 6. 露欲霜:露水即将结霜。 7. 慈母线:指母亲的针线活。 8. 起来:起床。 9. 先着:首先穿上。
【注释】 杂题:泛指无题的诗。秋日:秋天的景象。 处处:到处。箫笳(xiāo jiā):吹奏管乐器,有长笛、短笛等。接旆(pèi)旌:旗帜相接。旆,旗;旌,旗杆上的彩帛。 时时:不时。风雨:指风雨交加。送秋声:为秋天的到来而送别。 紫驼(tú):一种马。白马:指白色的骏马。三千账:帐子,帐篷。帐,帐幕。 野草荒烟:野外的草木,被风刮得乱蓬蓬的,形成一片烟雾。十二城:指十二座城池。 赏析:
注释:奉怀北平庄上将出关者 出关容易入关迟,久客寻常恨别离。 昨夜灯花开半朵,也因相见不多时。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即将离开的友人的不舍之情。首联描绘了友人离去的轻松与归来的艰难,颔联则通过对比表达了久别重逢的欣喜和离别的遗憾。颈联则以花朵盛开来比喻两人的情感,尾联则通过“相见不多时”这一细节,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内心的不舍。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是一首表达离愁别绪的佳作
【注释】 秋日杂题:秋天时写的杂感诗。 韝(wěi尾):笼头。 雕锼(sōu抽):雕刻,这里泛指马的装饰物。 向人意气争驰猎:向人展示威势,争夺狩猎的优先权。 沙场:战场。 【赏析】 这首七绝是一首反映边塞生活的作品。诗人在秋天的野外,看见一队人马正在秋高气爽的早晨,准备到野外去狩猎。他看到这群打猎的人个个都骑着高头大马,骏马头上装饰着玉雕,骑者身着深衣,头戴胡帽,显得十分神气、得意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语言的鉴赏与评价。解答此题时,要通观全诗,从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两方面进行分析。 “连窝驿次无名人韵”:在驿站中等待没有名字的人吟诵这首诗。 “河连树色涵清浅,云漾天光照蔚蓝。”:河连着树木的颜色清澈淡远,天空倒映在水面上像蓝色的宝石那样明亮。 “过午觉来贪觅句,欲呼杯茗漱馀酣。”:到了下午醒来就想要找一句诗,想要喝杯茶来漱口消食。 译文
一泓清水古时河,洗马归来饮橐驼。 不信边州住多日,胡儿头唱汉儿歌。 注释:清澈的河水像古代的河流一样流淌着,洗过马之后回来喝骆驼。不相信在这个地方生活了多天,胡人会唱汉族的歌曲。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边疆生活的深切感受。他以清澈的河水为引子,勾勒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接着又通过“洗马归来”和“饮水骆驼”的意象,展现了边疆人民勤劳质朴的生活状态。最后
注释: 1. 自为边客早知秋:自己因为身为边疆的游子,早就知道秋天的到来。 2. 听得秋声起别愁:听到秋声,便生出离别的忧愁。 3. 野粟垂花羊乳子:野粟像垂挂的花穗,山羊生下幼崽。 4. 一年多半在幽州:一年多,将近两年的时间都困居在这幽州之中。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自己的亲身体验,描绘了秋天的景物,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前两句写自己作为边地之客,早就知道秋天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