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嵩
【注释】 关公庙:指武山关帝庙。关公庙在今陕西渭南县西,相传为三国时期蜀将关羽的墓地所在。六朝:南朝(宋、齐、梁、陈)和北朝(北魏、东魏、西魏)。 【赏析】 诗是咏武山关帝庙的。诗的开头写武山关帝庙所处的地理位置,然后写关公庙的建筑特点,以及关公庙所表现的历史风貌。全诗意蕴深厚,意境高远,笔力雄健,气势磅礴。前两句写武山关帝庙所处的位置及建筑特点
通过对诗句的逐句解析和翻译,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下面对明代诗人庞嵩的《竹二首》进行详细分析: 1. 春到姚黄魏紫家:“春”字暗示了春天的到来,而“姚黄魏紫”指的是两种珍贵的牡丹花品种,这两句诗描绘了春天中这两种珍贵花卉盛开的景象。姚黄是宋代姚姓人家所培育的千叶黄花,而魏紫是五代魏仁溥家所培育的千叶肉红花。这种描述不仅展示了春天的生机勃勃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描述了张文献公祠的景物以及作者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以下是逐句释义: 1. 诗句解析: - “白鹇飞上构猪儿”,这里的“白鹇”指的是一种白色的山鸡,而“构猪儿”可能是指一种动物或建筑。这句话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白鹇飞上了构猪儿,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 “鼙鼓渔阳衅已基”,这里提到了“鼙鼓”和“渔阳”。鼙鼓是一种打击乐器,而“渔阳”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与战争有关
【注释】 有感:即《示儿》的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侍母:孝顺母亲。严侍:严厉的侍奉,指对母亲十分尊敬。彬湘:彬县、湘乡。彬县为湖南省永州市下辖县,湘乡为湖南省娄底市下辖县。两度:不止一次。游衣:穿单衣。苦:艰难困苦。 【赏析】 这是一首悼亡诗。作者原为湖南湘乡人,后居永州,晚年因战乱迁居湘中彬县。这首诗是作者在一次兵乱中,流寓湘阴时所作。诗中通过追忆往昔与母亲相处的情景,抒发自己对母亲的深情
注释:画一画,原来未画先,色空空色两茫然。如果教会领真空趣,籁息山幽月在天。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水画面,诗人通过观察和想象,将自然景物与禅宗思想相结合,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向往。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洗礼
注释: 露水映照出水面清澈,兼葭在秋水中显得格外深。美人住在水云之间,景色十分美丽。心怀贤人却知道贤人的心意,想要向知音弹奏一曲琴瑟。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诗人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兼葭、水云、美人等景物,使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画意。通过对比和衬托,表达了诗人对贤人的敬仰之情
诗句解读与翻译: 第一句:“紫霄回首白云蒙,粤社天关在望中。” - 关键词: 紫霄、白云、望中 - 解释: “紫霄”指的是高远的天空,常用来形容仙界或神仙居住之地。“白云”则通常指代天空中的云朵,给人以飘渺不定的感觉。"在望中"表明了作者的视线所及之处,暗示着对远方的期待和向往。 - 翻译: 从高空望向天际,只见白云缭绕,如同仙境一般,而心中的期盼也似乎就在眼前。 第二句
【注释】 “紫薇”:即紫微,星名。“天北”:指紫微垣的北方。“三台”:指紫微垣中的三座星宿。“此寺”:指天台山之南麓的天台寺。“空一望”:形容登高远望所见之景如在眼前。“万山苍翠总低回”:指天台四周群山连绵,苍翠欲滴,山峦起伏,云雾缭绕,景色宜人,令人陶醉。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登上天台山时所看到的美丽景色和感受。首句点明地点,紫微垣的北面有三大台,而天台寺正好位于其中一座台子上
维舟石鼓访别驾林怀兰丈 孤鹤每希和靖节,三春空老鹿门耕。 注释: 1. 孤鹤每希和靖节(指孤鹤常羡慕陶渊明的高尚节操):希,希望;和靖节,即和靖先生,指陶渊明。 2. 三春空老鹿门耕:春天过去,一年又一年,还是像在鹿门山那样种田,没有收获。 译文: 孤鹤常常羡慕陶渊明的高尚节操,但三春已过,依然在鹿门山种田,没有取得什么成就。 赏析: 这是一首寄情山水的诗
维舟石鼓访别驾林怀兰丈 一笑浮云世已轻,每从山水寄幽情。 山僧何处供茶果,浪报人间得姓名。 注释:笑着看着飘荡的云彩,世间的一切已经很轻了,常常在山水之间寄托我的深情。山中的僧人在哪里供应茶果,随意地向世人通报我的名字呢? 赏析:诗中诗人描绘了一幅闲适、超脱的画面,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不屑,以及追求自然、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同时也体现了诗人与世无争、悠然自得的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