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笑浮云世已轻,每从山水寄幽情。
山僧何处供茶果,浪报人间得姓名。
维舟石鼓访别驾林怀兰丈
一笑浮云世已轻,每从山水寄幽情。
山僧何处供茶果,浪报人间得姓名。
注释:笑着看着飘荡的云彩,世间的一切已经很轻了,常常在山水之间寄托我的深情。山中的僧人在哪里供应茶果,随意地向世人通报我的名字呢?
赏析:诗中诗人描绘了一幅闲适、超脱的画面,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不屑,以及追求自然、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同时也体现了诗人与世无争、悠然自得的人生哲学。
一笑浮云世已轻,每从山水寄幽情。
山僧何处供茶果,浪报人间得姓名。
维舟石鼓访别驾林怀兰丈
一笑浮云世已轻,每从山水寄幽情。
山僧何处供茶果,浪报人间得姓名。
注释:笑着看着飘荡的云彩,世间的一切已经很轻了,常常在山水之间寄托我的深情。山中的僧人在哪里供应茶果,随意地向世人通报我的名字呢?
赏析:诗中诗人描绘了一幅闲适、超脱的画面,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不屑,以及追求自然、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同时也体现了诗人与世无争、悠然自得的人生哲学。
这首诗由明代的庞嵩所作,题目为《和赵瀔阳游罗浮六首·其四·宿黄龙洞》。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赏析: 1. 诗词原文: 耽山偏我僻,阅世总云浮。 屋角游丝静,庭空积翠稠。 出门迎道侣,入室愧前修。 五百乾坤会,今经到几秋。 2. 逐句释义: - 耽山偏我僻:偏爱山林,独自享受。 - 阅世总云浮:经历世事如同飘荡在云中。 - 屋角游丝静:屋檐下飘动的细丝显得宁静。 - 庭空积翠稠:庭院里满是翠绿
注释: 骑着牛的仙子远远地离去了,隐士卜居在石洞中。 石洞中有匡救时世的策略,亭子里摆放着问字书。 云烟随着杖屦飘散,霖雨渗入耕锄之中。 客人到访帽子倒扣,不必嫌弃礼节过于疏远。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隐逸生活和山水风光的诗歌。 首联“骑牛仙子远,卜筑隐人居。”描绘了一幅远离尘嚣、隐居于深山大泽的图景。骑牛仙子代表着超凡脱俗、远离世俗的境界,而隐士则代表着归隐山林、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
陠陀岩次钟梅村 久负龙江约,俄鞭鹤驾行。 金兰联旧会,玉宇肃秋清。 寺隐岩扉合,香浮石磬鸣。 共歌天保颂,千载祝皇明。 译文: 久负的约定,转眼间就到了龙江,我匆匆地骑着鹤驾飞走了。 我们曾经共同结拜过的朋友,如今在玉宇中感受到了秋天的清凉。 寺里的山门隐藏在岩石的后面,飘散着香烟,石磬的声音在回荡。 我们一起高唱歌颂天地永保太平的颂诗,愿千年后,皇明永远昌盛。 注释: 陠陀岩:一种自然景观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陟飞云嵿”: - 释义:“飞云嵿”指的是高耸入云端的山峰,这里形容山峰高耸。 - 译文:我攀登着云雾缭绕的山峰。 - 关键词注释:陟(zhì),登山;嵿(wěi),高峻。 - 赏析:此句描绘了诗人在山间的行走场景,展现了一种壮阔的自然景观,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敬畏和欣赏。 2. “跃出飞云嵿,人从天上行”: - 释义:诗人仿佛从天空中一跃而下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农村生活的田园诗。它表达了作者对农民辛勤劳作的赞美和对丰收的期盼。 第一句“谷日喜晴”描述了农民们期待的天气——晴朗的日子,这是他们耕种的好时机。第二句“已知生计薄”,反映了农民的生活艰辛,他们为了生存不得不努力工作。第三句“戛釜待丰年”,描绘了农民们正在忙碌地准备粮食,等待丰收的季节。第四句“运转三阳泰”,寓意着太阳运行到正午,阳光普照大地,预示着丰收的到来
【注释】 古洞藏勾漏:指传说中的勾漏山,为神仙所居。勾漏山在今浙江省诸暨县东南。琪宫挹太清:指蓬莱仙宫,挹取天上的灵气。琼浆玉液,仙人饮之长生不老,故称“太清”。 执鞭瀛岛客:指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曾登昆仑山,见西王母,西王母命侍者献瑶池蟠桃,汉武帝因得长寿。此处指作者自比为仙人,游历仙境。 飞舄紫芝城: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地方。飞舄,神人乘云而行,舄(xié)即鞋,指脚,所以有“飞舄”之称。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请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双鹿应期岳伯分符日,湘江祝寿时。两辰开夙燕,双鹿产新儿。挟毂占嘉茀,悬铜纪秀眉。世南原有赋,谁为缵骚词。”然后把握全诗内容,理解诗句含义,最后分析其情感和意境。 【答案】 (1)“岳伯”指唐玄宗,“分符”指分赐官印。开元二十五年(737),分天下为十道,每道各置一道使,共十二道
【注释】 寄:寄赠。 冼(Xiǎn)少汾:即洗少汾,字少汾,唐代诗人。主政:主持政务。 洞中:深山之中。长爱日:常爱太阳的温暖。几怀人:常常怀念友人。移书白鹿新:指移情于自然。双燕在:燕子双双归来。 【赏析】 这首七言律诗,是作者为好友洗少汾写的。诗人以“买醉”起兴,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感情和对友情的珍视。全诗意境开阔,笔法简练,用典贴切自然。 “买醉分春道,凭高忆少汾
【注释】 和赵瀔阳游罗浮六首 其六 登飞云嵿:登上飞云山。飞云,山峰名,在今广东惠来县东南。嵿,峰峦重叠貌。 四百撑天柱:撑,支撑。四百,言其高耸入云,直插霄汉。撑天柱,形容山峰巍峨挺拔。 孤高是此峰:孤峭高峻,是这座山峰的特点。 霄中红日绚:指旭日东升,霞光满天的壮丽景象。绚,灿烂,辉煌。 崦半白云封:指傍晚时分,太阳西下,夕阳的余晖洒在半山腰的白云之上,形成一幅美丽的景色。崦,即“崦嵫”
诗句输出:颇厌英皇宅,偏宜冷翠间。 译文:我非常厌倦华丽的皇家住所,更喜欢冷清的翠绿之间。 注释: 1. 颇厌英皇宅——表示对华丽皇家住所的厌恶。 2. 偏宜冷翠间——表示更喜欢冷清的翠绿之间。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奢华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他更喜欢在冷清翠绿的环境中生活。诗中的“冷翠”一词,形象地描绘了罗浮山的美丽景色,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静。整首诗通过对比豪华与清静
【注释】 “紫薇”:即紫微,星名。“天北”:指紫微垣的北方。“三台”:指紫微垣中的三座星宿。“此寺”:指天台山之南麓的天台寺。“空一望”:形容登高远望所见之景如在眼前。“万山苍翠总低回”:指天台四周群山连绵,苍翠欲滴,山峦起伏,云雾缭绕,景色宜人,令人陶醉。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登上天台山时所看到的美丽景色和感受。首句点明地点,紫微垣的北面有三大台,而天台寺正好位于其中一座台子上
紫云开院已多年,衣钵衡阳得几传。 紫云:紫色的云彩,喻指佛门。紫云开院:比喻佛教寺院,开院即建立寺院。衣钵:佛教禅宗语,原指僧尼的袈裟和锡杖,后泛指佛法真谛。衡阳(今属湖南省)得几传:在衡阳一带传授了几次。参前:参悟。 千里我来江上望,恍如真境忽参前。 千里:指从远方来此。江上望:站在江边远望。恍如真境忽参前:仿佛置身于真正的佛教圣地而感到恍惚之间,突然领悟到其中的真谛。 赏析:
诗句解读与翻译: 第一句:“紫霄回首白云蒙,粤社天关在望中。” - 关键词: 紫霄、白云、望中 - 解释: “紫霄”指的是高远的天空,常用来形容仙界或神仙居住之地。“白云”则通常指代天空中的云朵,给人以飘渺不定的感觉。"在望中"表明了作者的视线所及之处,暗示着对远方的期待和向往。 - 翻译: 从高空望向天际,只见白云缭绕,如同仙境一般,而心中的期盼也似乎就在眼前。 第二句
维舟石鼓访别驾林怀兰丈 孤鹤每希和靖节,三春空老鹿门耕。 注释: 1. 孤鹤每希和靖节(指孤鹤常羡慕陶渊明的高尚节操):希,希望;和靖节,即和靖先生,指陶渊明。 2. 三春空老鹿门耕:春天过去,一年又一年,还是像在鹿门山那样种田,没有收获。 译文: 孤鹤常常羡慕陶渊明的高尚节操,但三春已过,依然在鹿门山种田,没有取得什么成就。 赏析: 这是一首寄情山水的诗
【注释】 有感:即《示儿》的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侍母:孝顺母亲。严侍:严厉的侍奉,指对母亲十分尊敬。彬湘:彬县、湘乡。彬县为湖南省永州市下辖县,湘乡为湖南省娄底市下辖县。两度:不止一次。游衣:穿单衣。苦:艰难困苦。 【赏析】 这是一首悼亡诗。作者原为湖南湘乡人,后居永州,晚年因战乱迁居湘中彬县。这首诗是作者在一次兵乱中,流寓湘阴时所作。诗中通过追忆往昔与母亲相处的情景,抒发自己对母亲的深情
【注释】 关公庙:指武山关帝庙。关公庙在今陕西渭南县西,相传为三国时期蜀将关羽的墓地所在。六朝:南朝(宋、齐、梁、陈)和北朝(北魏、东魏、西魏)。 【赏析】 诗是咏武山关帝庙的。诗的开头写武山关帝庙所处的地理位置,然后写关公庙的建筑特点,以及关公庙所表现的历史风貌。全诗意蕴深厚,意境高远,笔力雄健,气势磅礴。前两句写武山关帝庙所处的位置及建筑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