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牛仙子远,卜筑隐人居。
阁有匡时策,亭庋问字书。
云烟随杖屦,霖雨入耕锄。
客至冠裳倒,休嫌礼数疏。
注释:
骑着牛的仙子远远地离去了,隐士卜居在石洞中。
石洞中有匡救时世的策略,亭子里摆放着问字书。
云烟随着杖屦飘散,霖雨渗入耕锄之中。
客人到访帽子倒扣,不必嫌弃礼节过于疏远。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隐逸生活和山水风光的诗歌。
首联“骑牛仙子远,卜筑隐人居。”描绘了一幅远离尘嚣、隐居于深山大泽的图景。骑牛仙子代表着超凡脱俗、远离世俗的境界,而隐士则代表着归隐山林、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这两句诗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颔联“阁有匡时策,亭庋问字书。”进一步描绘了石洞中的环境和活动。阁上有匡救时世的策略,说明石洞不仅是诗人隐居之所,还成为了他思考国家大事和天下苍生的场所。亭子里摆放着问字书,表明石洞中不仅有山水风光,还有浓厚的文化气息和学术氛围。这两句诗通过对石洞内设施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知识、智慧的追求以及对现实政治的关注。
颈联“云烟随杖屦,霖雨入耕锄。”描绘了石洞内外的自然景色和农民耕作的情景。云烟伴随着杖屦飘散在空中,霖雨渗入耕锄之中滋润着土地,这些自然景象既展现了石洞周围的宁静与和谐,又体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烘托出了石洞中隐者的悠闲与自得。
尾联“客至冠裳倒,休嫌礼数疏。”表达了诗人对于外来宾客的欢迎之情。当客人到来时,他的衣冠倒置,显示出他对客人的尊重和热情。然而,即使如此,也不必担心礼节过于疏远,因为石洞是诗人的私人领地,他有权决定自己的行为方式和接待礼仪。这两句诗通过对宾客的描写,展现了石洞中隐者的独特魅力和自信从容的气质。
整首诗以描绘隐逸生活和山水风光为主线,通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现象的细致观察和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隐居、知识和自然的深刻认识和热爱。同时,这首诗也通过对石洞内外设施的描写和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石洞中隐者的悠闲与自得以及与外界交流时的开放与自信。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给人以清新脱俗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