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咸
含羞草 萱草(忘忧草),自古以来就被认为能够消除忧愁,让人忘记烦恼。然而,在春天生长的幼小的草却似乎能够感受到秋天的凉意,它们也会感到忧郁和悲伤。 这种植物虽然看起来柔弱,但它们却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它们能够在寒冷的冬天中生存下来,并在春天重新焕发生机。这种坚韧的精神让诗人想到了那些在生活中遇到困难的人。他们可能会经历挫折和失败,但只要他们保持坚强的信念,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
注释与赏析: 1. 衣冠渐已学唐人,妇女红衫一色新。这句诗表达了一个场景,即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开始模仿唐代的服饰和打扮,特别是女性,她们穿上了红色的衣物,看起来非常新鲜和引人注目。这里的“衣冠”指的是人们的衣着,“渐已学唐人”表示人们开始模仿唐代的服饰风格,而“妇女红衫一色新”则是说女性的服装是红色,给人一种新鲜感。 2. 金鼓齐鸣双举手,浅斟低唱又三巡。这句诗描绘了一种宴会的场景
注释: 不须敲打玉石更敲金,声音悠扬到深夜。 自是天民歌唱帝力,儿女们本无心学习。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夜晚的景色与人们生活的场景。第一句“不须戛玉更敲金”意思是说,不需要用敲击的方式让玉石发出声音,也不需要用敲打的方式让金属发声,这表达了一种对自然声音的欣赏和珍视,以及对于过度追求声色的反对。第二句“声韵幽扬夜漏沈”则形象地描绘了夜晚的声音,如流水般悠扬,如同夜色深沉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抒情诗,以花为题。诗人以扶桑花(即木棉花)作为咏叹的对象,借花喻人,表达了自己对人生无常和命运不济的感慨。 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 桃腮杏脸衬朝霞,那信红颜薄命嗟。 - 这句诗描绘了木棉花在早晨的阳光下显得格外鲜艳,如同桃花或杏花般美丽,但同时暗示了这种美丽背后隐藏的不幸和脆弱。"桃腮杏脸"形容花朵的美丽,而"朝霞"则增添了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
诗句释义及注释: - 七月一日宴七里香花下作:在七里香树下举行的宴会,时间为七月一日。 - 瀛壖合是洞仙家:瀛壖(yíng ruán),古地名,今属山东,指蓬莱县的北边地区。这里暗指宴会地点。“合是”,意为应该或必定。“洞仙家”,道教中的神仙居住之处。此句描绘了宴会所在地,是一个仙境般的场所。 - 宴赏贪看玉树花:参加宴会的人贪恋观赏盛开的花朵。“玉树”,形容树木如玉般美丽
扶桑花是江乡的木槿花,千重照殿炫红霞。 生来不遇繁霜雪,秾艳经年向客夸。 注释:只是江乡的木槿花,千重照殿绚烂如同红霞。生长在这里却不曾遇到寒冷的霜雪,虽然颜色浓烈却要经过一年的时间,才向过路的人炫耀。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乡木槿花的画面。首句“只是江乡木槿花”,直接点明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对江乡木槿花的喜爱之情。颔联“生来不遇繁霜雪
【注释】 琼台:即瑶台,神仙居住的地方。原不在人间,指仙境。素艳:洁白如玉的花朵(这里指荷花)。何来:怎么得到(这里指如何得到绿玉般的发鬟)。蕊珠宫里雪:指花苞像冬天的雪花那样洁白。只缘地近补陀山:因为靠近补陀山(佛教称佛祖为补陀),所以花蕾洁白无瑕。 【赏析】 此诗是作者对莲花的赞美。首句“琼台原不在人间”,说莲花生长在仙家,不是尘世之物;第二句“素艳何来绿玉鬟”,“素艳”即纯洁的花瓣
注释: 1. 产自污泥涅不缁:莲藕生长在污泥中,却依然洁白如新,不被污染。 2. 迎风承露号交枝:荷叶上顶着露珠,迎着风,仿佛在互相拥抱。 3. 看他亦解相萦抱:看它们也能相互缠绕、拥抱在一起。 4. 底事依依在水湄:为什么它们还要在水中的岸边徘徊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莲花在泥泞中依旧保持纯洁,以及荷叶迎风承露的姿态和它们相互拥抱的情景。诗人通过对莲花的观察
【注】荼蘼:又名木香花,落叶灌木。叶卵形,有齿缺,花白色,有香气,花期6月。青琐:古代宫门上嵌的铜或铁制的圆形图案,因色青,故名。 小叶荼蘼一丈馀,花开五出袭琼琚。 七月一日宴七里香花下作(此诗应作于淳熙四年) 小叶荼蘼:即木香花,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荼莠花初开时呈白色,后变为黄色,花期约一个月,夏季开放,其花可作香料用。“茶蘼”是其别名。 一丈余:指荼蘼花高约1丈(约3米)。 五出
注释:七月一日,在七里香花下宴饮作诗。“聚仙”即指仙人,也似仙人。玉质,形容梅花的色泽和质地。秾(nóng)香,浓郁的香气。通明,这里指月亮。 译文:七月一日,在七里香花下宴饮作诗。仙人也似乎隐约可见,但玉质与浓香都与众不同。我想向月亮上呈奏封事,先斥妒花风的人,弹文先弹斥嫉妒梅花的人。 赏析:诗人以拟人笔法描绘了梅花傲然不屈、清香扑鼻的形象。首句写仙人也似隐约可见,突出表现了梅花的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