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亨
注释 1. 拟:仿效。曾晰:指虞舜,传说中圣明之王。《史记·五帝本纪》:“舜耕于历山,渔于雷泽,陶于河滨,演《九韶》之乐,作《韶》九成。”歌六章:《大夏》,为舜时音乐之一。 2. 莫春:指舜时的春天。 3. 群适其时:众人皆适时。 4. 奚待:为何要等待。 5. 唐虞事业:指尧舜的事业。 6. 斯在:存在。斯,这个。 赏析:此诗表达了诗人效仿尧舜,与百姓同甘共苦,共同创造美好时代的思想
【译文】 黄雀,黄色的雀,小小的身躯,生命何其微薄。田野里的水太宽阔,没有粮食也没有干泥。黄雀饥饿,绕树啼叫。 黄雀栖宿,被霜雪摧残。随风飘泊,忽东忽西。瞥见大屋,屋内有鹿,成堆堆积。 黄雀落下,网罗高高展开。雀儿飞投罗网,低头屈颈哀告。哀求捕者,我实在饥馁。 饥馁奈何?我的命运危险。饥饿不择食,我该受责罚。唯有怜惜怜悯,仁者当念此情! 【注释】 野田:野外的田野。 黄雀:指小麻雀。 躯命:生命
【注释】 拟,仿效;曾晰,人名,《诗经》中的一位贤人。莫春:春秋时宋国人,名春,字子思,是孔子的弟子。唱答:指《诗经》中的作品,如《国风·郑风》的《东门之墠》。洋洋:广大无边的样子。相羊:放牧牛羊的意思。何思何虑:指什么也不去想。何:何等,如何的意思;何:何等,如何的意思。 【赏析】 此诗以“拟曾晰”开头,意即效仿曾晰。曾晰是《论语》中的人物,是孔丘的学生。“莫春唱答歌六章”,表明这是一首民歌
这首诗是四言诗,共四句。每一句都有明确的韵律和意义。下面是对每一句的逐句释义: 1. "龙飞潜兮咸知其灵" - 这句诗描述的是龙在水下飞翔,人们都知道它的灵性,意味着龙具有神秘和高贵的品质,被人们所尊重。 2. "人变化兮孰如其能" - 这句诗表达了人类的变化多端,无法与之比拟。这里的“孰”是疑问词,意为“谁”。 3. "为鸮为鸾兮此情" - 这句话描述了鸟类中的鸮(猫头鹰)和鸾(凤凰)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天局:天地的布局或结构。形:形状。心我操:心中所想。奴于物:被物体所奴役。徒劳:白费力气,无用。居有室:居住在房子里。禽有巢:鸟有巢穴,比喻有所依托。补葺缺:修补缺失的部分。风飘飖:风雨飘荡。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心我操”等词句,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挣扎和痛苦,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而“居有室兮禽有巢”一句
``` 陇头歌 陇头水,流汤汤。疑是洪荒万古之血泪,流向边庭流不止,遂令征戍至今。 听此心恻伤。心恻伤,心欲折,单于高台望明月。明月台端思故乡,寒声傍耳偏呜咽。 拔刀割断胸中悲,蹲身磨洗刀头血。刀头凝寒飞雪霜,雌雄誓向沙场决。 共道封侯骨相奇,水浑照面生猜疑。慷慨向前去,吉凶非所知。 君不见汉家开边三万里,卫霍肤功照青史。 译文: 陇头流水,波涛汹涌,仿佛流淌着远古的万古血泪
【注释】 关山月:指明月。 关山(qiān shān):指边远的山岭。 苦:辛酸。 如雪如霜:比喻其清冷、洁白。 照我羁人:指月亮照耀着我,使我心伤。羁人:被羁留在外地的人。 憯(cǎn)憯(cǎn):悲伤貌。 赏析: 这是一首咏月抒怀的小诗,写明月高悬,映照着诗人孤独的身影,表达了他因思念家乡而忧伤悲愁的情感。 “关山月苦,如雪如霜。”首句即点题,表明了作者要抒发的是自己的思乡之情
【注释】 人禽歌:指《归去来兮辞》。 四章:指《归去来兮辞》的第四章。 天地絪緼(yīnxù):天地间的元气和精气。 一气孔蒸:万物都受这种元气和精气的滋养。 肖:通“崤”,指山势。 绳绳:形容山势起伏。 为龟麟:指动物的形体。 为鸮鹰:指禽兽的形体。 随大化:顺从大自然的变化。 生成:生养,抚养。 赏析:诗人以《归去来兮辞》的形式,表达了他顺应自然、追求自由、返璞归真的思想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本题共四句,第一句是“执懿筐”,第二句是“遵微行”,第三句是“掺掺女手”,第四句是“爰采柔桑”。翻译时要抓住关键词:执、循、掺、采、萎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钓鱼的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钓鱼的喜爱和对生活哲理的领悟。 第一句“钓竿何修修”,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了钓竿的制作过程,强调了钓竿的重要性。 第二句“施于东海头”,诗人将钓竿放置在东海之头,暗示了钓鱼的地点。 第三句“巨鳞如山岳,乘风渡洪流”,诗人用比喻的手法,将巨大的鱼比作山岳,形象地描绘了钓鱼时的壮观景象。 第四句“岛屿深阔不可以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