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雀,黄雀,躯命何微。田中水阔,无粟无乾泥。黄雀饥,绕树啼。
黄雀栖,霜雪摧。随风飘泊,忽东忽西。瞥见大屋,屋底囷鹿累累。
黄雀下来,网罗高施。雀飞投罗,宛颈低垂。哀哀乞告罗者,我实苦饥。
苦饥奈何,我命当危。饥不择食,我罪当治。唯矜唯恤,仁者当念之。
【译文】
黄雀,黄色的雀,小小的身躯,生命何其微薄。田野里的水太宽阔,没有粮食也没有干泥。黄雀饥饿,绕树啼叫。
黄雀栖宿,被霜雪摧残。随风飘泊,忽东忽西。瞥见大屋,屋内有鹿,成堆堆积。
黄雀落下,网罗高高展开。雀儿飞投罗网,低头屈颈哀告。哀求捕者,我实在饥馁。
饥馁奈何?我的命运危险。饥饿不择食,我该受责罚。唯有怜惜怜悯,仁者当念此情!
【注释】
野田:野外的田野。
黄雀:指小麻雀。
躯命:生命。
水阔:水涨得很宽。
粟(sù)无:粮食。
乾泥:泥土。
饥:饥饿。
绕树啼:绕着树叫。
巢(zhōu):鸟巢。
囷(qūn)鹿:积在一起的猎获的兽类肉品。
下:落下。
矜:怜惜。
恤:体恤。
苦饥:忍受饥饿。
苦饥奈何:忍受饥饿怎么办?
命当危:命运将有危险。
唯:只有。
矜:怜惜的意思。
唯恤:体恤的意思。
当念之:值得思考。
【赏析】
《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中《国风》共三十篇,《国风》中的《魏风》,包括《汾沮洳》《硕鼠》《伐檀》《十亩之间》《氓》等诗。这是《魏风·硕鼠》一章。这首诗通过写农民对统治者的强烈不满情绪,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反映了广大农民在残酷剥削和压迫下的悲惨生活。
《魏风·硕鼠》是《诗经·国风》中的第一首诗,也是《诗经》中唯一一篇以“硕鼠”为题的诗歌。全诗三章,每章八句,共二十八句,以咏叹的语气,反复地斥责了那些“窃人之财”“夺人之家”而不知悔改的贪婪之徒和暴虐之君,表达了他们对于劳动人民的深重仇恨。
第一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描写农民对统治阶级的憎恨之情。诗人运用了反复的手法,把“硕鼠”作为中心词,反复吟咏,突出了硕鼠的特点。“无食我黍”意思是没有给我种黍的收获。“三岁贯女,莫我肯顾”意思是三年里你偷了我三次钱物,我却不理睬你的要求。
第二章“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这两句,意思与第一章相同。不过,语气更加强烈:“三岁贯女”是说三年来你偷了我三次钱物,而“莫我肯顾”则是说我对你毫不顾惜。第三章“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则更进一层,用反诘语气,表现了诗人对统治者的极大愤怒。诗人希望统治者能够改过自新,不再剥削人民,而是能真正地关心人民的生活。
作者运用了对比手法和反诘语气,把统治者的剥削和盘剥与农民的辛苦劳作、贫困饥饿相对比,使读者感到统治者的罪恶和农民的痛苦,从而产生对统治者的憎恨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同时,也显示了古代劳动人民反抗剥削、争取幸福生活的英勇精神。这首诗还体现了现实主义风格,语言朴实通俗,情感真实动人,充分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具有很高的艺术性,是我国古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