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百禄
【注释】 携:携带;入:进入。上清:道教称天上为“清微天”,这里指仙境。一览无馀山:意思是说,登上了仙界,只见群山环抱,没有其他的山。 【赏析】 这首诗是写诗人登仙之后所看到的景色,全诗以“入”字领起,用一气直下的方法,写出了作者登仙以后看到的奇丽景色:明月高悬,众山环绕,一片空旷。 诗的前两句“携月入上清,一览无馀山”,写的是诗人乘着月光升到天上的清微天,只见群山环绕,四周都是高山峻岭
【注释】 环:围抱。襟带:衣襟和腰带,比喻周围的形势;地控:土地被控制。烟喉:指山脉的咽喉。蜀城:指成都。 【赏析】 此诗描绘了蜀中一带山环水绕、烟笼四野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赞美之情
注释:门外的清冷之气弥漫着整个百社潭。 赏析:此诗描写了诗人在百社潭外所感受到的清新寒冷之感,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诗句释义与赏析如下: 送程给事知越州 东过钱江第一州,郡城高爽五云浮。 会稽山碧人多秀,贺监湖清月正秋。 偃息乡邦如志意,慰安雅俗自风流。 朝廷贤旧方图任,只恐蓬莱得暂留。 注释 1. 东过钱江第一州:钱塘是杭州的古称,这里指越州(今浙江省绍兴市)。“东”指的是从西向东方向移动。 2. 郡城高爽五云浮:形容越州城市地势高峻,云雾缭绕的景象。“高爽”表示清新、洁净。 3. 会稽山碧人多秀
中秋节的夜晚,月光如洗,分外明亮。诗人漫步其中,欣赏着美景。 月圆之夜是自然界的规律,月亮升起和落下都是正常的自然现象。然而,人们常常把这种自然的规律误认为是一种神秘的力量,认为月亮的出现和消失都是一种预兆。 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描绘中秋夜的景色,表达了对自然规律的理解和尊重。他认为,月亮的出现和消失并不是一种神秘的力量,而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因此,他呼吁人们要尊重自然规律,不要过于迷信。
注释:从开辟以来就有的剑阁,是王公贵族设置险要的名关。直上剑门千万仞,中开门阙数重城。 赏析:此诗是诗人在剑门关游览时写的。首句“山从开辟以来有”表明了剑门山自古就有,不是新造,也说明剑门山是著名的古关。次句“关是王公设险名”点出了剑门关的名称由来。第三句“直上剑门千万仞”描绘了关的雄姿。第四句“中开门阙数重城”,则具体描写了关的险要。全诗语言简炼,形象逼真
十二周流数,经行自不迟。 长圆非物理,暂晦亦天时。 人欲终宵玩,云残逐簇移。 只应逢此景,无足累心期。
山从开辟以来有,关是王公设险名。 直上剑门千万仞,中开门阙数重城。
宋成都华阳人,字子功。 范镇侄。 登进士第。 神宗熙宁七年知谏院,反对手实法等新法。 后坐事责监宿州酒税。 元丰末,入为起居郎。 哲宗立,迁中书舍人,历刑部、吏部侍郎,为翰林学士。 出知开封府,勤于民事,狱无系囚。 元祐七年,拜中书侍郎,次年罢知河中府,徙河南府。 卒谥文简。 有《诗传补注》及文集等。 生卒年
宋成都华阳人,字子功。 范镇侄。 登进士第。 神宗熙宁七年知谏院,反对手实法等新法。 后坐事责监宿州酒税。 元丰末,入为起居郎。 哲宗立,迁中书舍人,历刑部、吏部侍郎,为翰林学士。 出知开封府,勤于民事,狱无系囚。 元祐七年,拜中书侍郎,次年罢知河中府,徙河南府。 卒谥文简。 有《诗传补注》及文集等。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