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贯
【注释】 ①相国:指宰相。②边:边境地区,这里泛指南方地区。③南粤: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④拒命:违抗命令。⑤翡翠:一种鸟,羽毛翠绿。⑥生犀:犀牛角。⑦数:多次。⑧毛:皮,这里指犀牛皮。⑨赏析:这是一首咏史抒怀诗,作者通过咏史来抒发自己的感慨。首句写唐代宰相裴度任相国时,在边疆地区节制诸将,使边境地区安定。次句写岭南地区的春城小队簇拥着旗帜,威风凛凛。三、四句写岭南地区向朝廷进贡
【注释】 北山招隐词题李卿月小隐图 其四:这首诗描绘了李卿隐居北山的景色。诗中表达了作者对李卿隐居生活的喜爱和赞美。 此图盈尺山论丈,何处看云水自空:这是说这幅画中,山峦叠嶂,高耸入云,仿佛可以与天相接。 幸自冰壶堪作传:意思是说李卿隐居在北山,就像一位冰清玉洁的君子,令人钦佩。 莫忧瑶草未生丛:意思是说不要担心李卿的隐居之地尚未生长出繁茂的花草,因为那里已经有着美丽的景致和丰富的资源。
注释: 1. 洪州歌:即《洪州好诗》。 2. 其三:是这首诗的第三首。 3. 厌原山上云封顶:形容山高而云气缭绕,犹如云层被山峰封顶一样。 4. 谷鹿洲前水作文:形容江流曲折,两岸景色如画。 5. 老向江城收物色:形容诗人在晚年时,对江城的美景充满了欣赏和留恋之情。 6. 洪崖仙子旧知闻:指诗人曾经在洪州这个地方结识了一位名叫洪崖的仙子,对她非常熟悉和了解。 赏析: 这首诗以洪州为背景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句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通读全诗,理解其意思,把握其情感,在此基础上结合着注解,分析其艺术手法和思想感情。此诗首句点明了“宝气”的气势;第二句以西飞、东飞相对举,表明剑气所经之处,有支祈宫的遗迹,而支祈宫又与龙有关。第三句写支祈之祠,即下有支祈宫。 【答案】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在任夔州刺史时作的咏史怀古之作。首句写宝气冲天,气势雄浑;次句化虚为实
【解析】 本诗是元代诗人赵孟頫的《松雪老人临王晋卿烟江叠嶂图歌》。此诗先写王晋卿画,接着写赵孟頫自己的绘画,最后以议论结尾。在结构上,全篇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开头四句),写王晋卿画;第二层(中间十句),写赵孟頫自己的绘画;第三层(后四句),议论画艺,抒发感想;第四层(最后两句),点明题旨,收束全篇,余韵不尽。 【答案】 【注释】 1.君:指人主皇帝。不见:没有看见。帝婿:帝王的女婿
高耸入云的山峰,低垂入水的壑谷;群树林立,风起时树木摇曳。 红绿相间的色彩多么奇异,仿佛是远处山峦之上残存的云气,照耀着佛阁的明灯。 眼中似乎看到了洛南山景,距离咫尺却能遥望龙门湾的景象。 暗流已退,江州渚水露出水面,新月还未升起,渔人樵夫仍在归来。 商侯胸怀宽广如玉府一般,借酒浇愁时时显露轩窗。 延春阁下墨迹淋漓,诗人余情也及沧洲趣味。 好山好水如同高超的人,岂止貌敬将心亲厚。
诗句: - 烟云奇彩棱棱见,水木高斋面面开。 - 画里青山虽甚似,梦中元鹤几曾来。 注释: 1. 烟云奇彩棱棱见:描述云雾缭绕,色彩斑斓的景象。 2. 水木高斋面面开:形容山清水秀,建筑布局得当。 3. 画里青山虽甚似:暗示画中的山景非常相似真实。 4. 梦中元鹤几曾来:表达了对梦中出现元始天尊所化之鹤的渴望与期待。 译文: 烟雾缭绕,云雾中的色彩斑斓让人目不暇接
北山招隐词题李卿月小隐图 其二 栟榈布叶寻常大,略彴通溪取次斜。 谁送茶烟来北崦,却留梅月在东家。 注释:栟榈,指楠木。布叶,指树叶茂盛。彴,是水边的桥。斜,倾斜。 译文:楠木的树皮上长满了厚厚的叶片,桥下的溪流很窄,两边的地势都有些倾斜。谁家的烟云缭绕到了我住的地方(北崦)呢?却有梅花的影子留在了东家的窗前。 赏析:这是一首写景诗,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山水画面
【注释】 1. 徂岁:指过去的时光。苍松:苍翠的松树,这里比喻高洁的品格。惊出屋:指诗人因感怀故旧而走出屋子。度秋:度过秋天。黄叶:泛指落叶。看成堆:形容秋天的景象很浓重的样子。 2. 赖凭:依靠。故箧:旧书箱。千轴:形容书很多,轴是古代书籍的一种计量单位。虚名水一杯:指空有虚名,如饮水一样容易消逝。 【赏析】 此诗首句写诗人为老友李卿招去隐居,他惊喜地从屋子里走出来
昨天的芳兰今天已凋谢,清晨寒露覆盖着荒原。 世间万物荣枯皆有定,交友谨慎要慎重。 燕鸟参差飞翔寻伙伴,何况我万里心还远。 服君无流黄,贻我有佩玖,感叹临长河,何山近牛首。 驱驰苟可及,赢囊具我糗,但恐川途脩,所期非所有。 注释: 1. 昨夕芳兰英:昨日的芬芳如兰花般美丽。 2. 今晨寒露莽:今日早晨露水覆盖了荒凉的原野。 3. 凡物荣悴之,所慎在交友:世间万物都有盛衰之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