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籥
浪痕自记岑彭□,冈势云依陆抗城。 【注释】: ①浪痕:指波涛。 ②岑彭:指东汉末年名将岑彭。岑彭曾镇守江州(今江西九江),在江中修筑土山,以石为门,筑起高台,登临台上可以望见对岸的敌军,因此称为“云梦”。 ③陆抗:三国时吴国将领陆逊之子陆抗,驻守夷陵(今湖北枝江)时,筑土山为堡垒,并在上面筑高台,名为“栖贤”,亦称“栖凤台”。 【赏析】: 此诗描写的是江州的壮丽景色。首联写江州地势高耸,波涛滚滚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其思想情感,体会诗歌表达效果,注意要联系全诗。 第一联“槛外滔滔水,岩前冉冉云”,写景。水波浩渺,云霞缭绕。“槛外”即江岸之外,“岩前”指峭壁之前。“滔滔”与“冉冉”都是形容水流的动词;“槛外”与“岩前”是地点,“滔滔”与“冉冉”是时间。 第二联“行人舟似叶,题墨藓生纹”,写人
这首诗是李白的名作《题卧龙山序》,全诗如下: 山颠祠貌俨丹青,千载怀人为一登。 隐隐故营连白帝,茫茫恨水向西陵。 石根兰芷香无价,云顶松杉翠作层。 人事天机古难料,诗成试语定中僧。 注释: 1. 山颠祠貌俨丹青:形容卧龙山山顶的祠堂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庄重而典雅。 2. 千载怀人为一登: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的深刻感悟和对历史的尊重,认为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使命要去完成。 3. 隐隐故营连白帝
【注释】 万州:今属重庆市。湖滩:指长江边。王夔州:即王建,唐代诗人。 【赏析】 此诗首联写景,描绘了一幅暮色苍茫的江天图画,以清远空阔的笔触勾画出了一幅宁静的江天暮色图;颔联写声,描写了钟声入耳的情景,以虚衬实的方式写出了钟声之悠扬悦耳;颈联写意,想象中的江南景象,表达了对江南的无限向往和热爱。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艺术的熏陶
槛外滔滔水,岩前冉冉云。 行人舟似叶,题墨藓生纹。 岁月帆樯去,山川楚蜀分。 十年三舣棹,永愧北山文。
山颠祠貌俨丹青,千载怀人为一登。 隐隐故营连白帝,茫茫恨水向西陵。 石根兰芷香无价,云顶松杉翠作层。 人事天机古难料,诗成试语定中僧
满目暮山平远,一池云锦清酣。 忽有钟声林际,直疑梦到江南。
查籥,字元章,海陵(今江苏泰州)人,侨寓荆南。 高宗绍兴二十一年(一一五一)进士。 二十八年,主管户部架阁文字,迁秘书省正字(《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八○、一八二)。 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充江淮宣抚使司参议官(《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一之三六)。 乾道三年(一一六七),为四川总领(同上书职官四一之五四)。 六年,以太府少卿兼国史院编修官兼实录院检讨官。 七年,为建康总领(《景定建康志》卷二六)
查籥,字元章,海陵(今江苏泰州)人,侨寓荆南。 高宗绍兴二十一年(一一五一)进士。 二十八年,主管户部架阁文字,迁秘书省正字(《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八○、一八二)。 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充江淮宣抚使司参议官(《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一之三六)。 乾道三年(一一六七),为四川总领(同上书职官四一之五四)。 六年,以太府少卿兼国史院编修官兼实录院检讨官。 七年,为建康总领(《景定建康志》卷二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