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希夷
【注释】 《宴玉津园江楼》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此诗描写了作者在玉津园江楼上宴游的景色,描绘了夕阳西斜时江面上波光粼粼、洲渚上沙鸥点点的景象。 “风静潮痕减”,意思是:江面风平浪静,水痕逐渐消散;“星河”,银河。 “江空夕照多”,意思是:傍晚,江水空旷,夕阳的余霞映照水面,色彩绚丽。 “星星波上艇”,意思是:星星点点的小舟浮于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星汉”,银河。 “隐隐岸边莎”,意思是
【注释】幅巾:古代士人戴的头巾。清晓:清晨。小亭,即指海棠亭。春动园林物物鲜:春天来临,使园林中的一切都变得生机勃勃。才日出:刚刚日出。海棠花发:形容海棠花开得正旺盛。麝香眠:形容海棠花香似麝香,令人陶醉其中。 【赏析】此诗描绘了一个美丽的春日早晨,诗人漫步在西园之中,欣赏着春天带来的美丽景色和新鲜气息。他想到了海棠亭,那里刚刚迎来了日出,海棠花盛开,香气四溢,令人陶醉
【注释】 1. 花:指柳絮。 2. 东风客:春天的使者,春风。 3. 紫愁红愁:这里指春天里飘散的柳絮,暗喻愁绪重重。 4. 故园:诗人的家。 5. 邂逅:不期而遇。 6. 妖娆:妩媚、妖艳。 7. 端:大概。 8. 几枝存:还剩有几枝呢? 【赏析】 这首词描写了作者春日里偶遇柳絮的情景。上阕写在东风中,见到漫天飞舞的柳絮,勾起对故乡的怀念;下阕写柳絮随风飘去,不知道它们最终归宿何处
诗句释义与译文 第一句:礼闱奏号毕呈天官侍郎 - 注释:在古代科举制度中,“礼闱”是考生进入殿试前的一个阶段,称为“内帘”,考生在此展示自己的卷子以请求评判。“呈”指的是上交。“天官”指天官侍郎,是负责考试的官员之一。 - 译文:在科举考试的最后一关(礼闱)中,考生们的试卷已经全部上交,等待天官侍郎的评判。 第二句:奉诏程文阅四旬,纷来万卷日横陈 - 注释
翼翼瞻斋殿,深严步苑廊。 三人俱汉杰,一老玷周行。 译文: 在玉津园的江楼中,我恭敬地瞻仰那斋殿,深深体会到其庄严和深远。三位英才如汉代杰出人物,一位年长者却玷污了周代的风范。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玉津园江楼中的感受与思考。诗中通过“斋殿”、“苑廊”等意象,展现了玉津园的美丽景色和庄严氛围。诗人对三位英才和一位年长者的描写,不仅体现了他们的才华和地位,也反映了诗人对他们的期望和担忧
浙江天阙下,波恶祖龙知。 在汉如西渭,于周比右伊。 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考,以及他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之情
【解析】 此诗写皇帝在太乙宫接受朝贺,场面隆重。 第一句点明迎驾地点是“太乙宫”。 “侵夕犹烦雨洒尘”意思是:傍晚时分还下着细雨,车马尘土飞扬。 第二句说皇帝才刚刚坐上御辇。“銮舆”指皇帝的车驾,“霁光分”即雨过天晴后的阳光照射到地面上,照得地面亮晶晶的。 第三、四句写皇帝高兴。“龙颜喜动双黄伞”“花帽装成五采云”两句,用双黄伞代指皇帝的仪仗,用彩云代指皇帝的冠饰
【注释】宴:宴享,设筵席。玉津园:在今北京城西。 江楼:在西湖边。 禁籞(jīn sù)涛:京城附近的长江上。 兹:这。 赏析:首句写景,次句点题。“风光连北阙”写湖光山色映衬着皇宫的辉煌壮丽;“景物傍西湖”写西湖的景色如画,美如仙境。三、四句是说西湖美景和京城景色相得益彰,而这种美景只有建在西湖边的这座楼才能领略得到
注释: 虚斋留御榻,小径近层崖。 虚斋指皇帝在宫中的休息之地,这里用“虚斋”来比喻。御榻是指皇帝休息的床,这里用来指皇宫。小径指通往皇宫的小路。层崖是高高的山崖,这里用来形容山路。 再拜观奎画,浑疑侍玉阶。 再拜指再次拜见,这里用来形容对皇上的尊敬。观奎画是指观赏奎星(二十八宿之一)的图画,这里用来形容欣赏美景。浑疑是指完全疑惑,这里用来形容对皇帝的敬畏。侍玉阶是用来形容站在台阶上
注释:参天的宫柏苍翠欲滴,遍地的禁花鲜艳夺目。台沼如同精心布置的园林,规仿了汴京的风韵。 赏析:此诗描写了玉津园的景色。首句写玉津园内宫柏参天,苍翠欲滴;第二句写园内百花竞放,红艳夺目。第三、四句写园中景致,台沼如文囿,规摹汴京的风韵。全诗以景物为载体,抒发诗人对国家兴衰的忧患之感,表现了作者高洁的品格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