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旸
南台沙合半成洲,千尺虹桥橄榄舟。 注释: - 南台:指福州的南台山,古代建筑名。 - 沙合:即沙岛,位于福建福州市鼓楼区闽江口。 - 成洲:成为陆地。 - 桥:这里代指浮桥,连接两岸的交通设施。 - 千尺:形容桥高或距离之远。 - 橄榄舟:橄榄木制的船。橄榄树是福州的特色树种之一。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福州著名的南台山和其上的沙岛,通过“千尺虹桥橄榄舟”这一意象
注释 喷:水从上而下地涌出。 旌麾:古代军队指挥用的旗子,这里比喻树枝。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株古树的生机勃勃的景象,它像在战场上指挥千军万马一样喷出泉水,它的枝叶繁茂,像指挥打仗的军队,挥舞着旌旗
我们逐句分析这首诗的内容和意境: 1. 南台沙合亭:这句诗描述的是南台附近有一座名为“沙合亭”的建筑。南台是福建的一个著名景点,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风景而闻名。这里的“沙合”可能指的是沙合山,这是南台湾的一座山峰,因其独特的自然形态和地理位置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2. 闽州胜概是南台,沙合相传有自来:这句话进一步强调了南台的地理优势和历史地位。闽州,即今天的福建省
【注释】 常:恒久;解:能够;济时:指救济人民、造福于世;为霖雨:指降雨;信:确实;是:代词,指“赵真君岩”这个神仙家。 【赏析】 赵真君岩,位于福建连城县境内的姑田镇西北20里处的武夷山中。它因相传为道教正一天师张道陵曾炼丹于此而得名。据《太平寰宇记》载,唐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有道士陈守义自剑门来游武夷,至岩下石洞,见一石穴,其内常有水涌出,状如井然,而深不可测。他取水尝之,甘甜可口
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所作,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动荡和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 首联“行艺当年帝所闻,声名久矣动簪绅。”意为诗人的才华和名声早已在朝廷中传开,受到皇帝的赏识。这里的“行艺”指的是诗人的才艺,“簪绅”则是指当时的官员们。这句诗表明了诗人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 颔联“文场秉笔渊源厚,诗席谈经业履醇。”意为诗人在文学和诗歌领域都有深厚的造诣,他的学问和道德品质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徐真君祠堂东西二室次许将韵 六题曾彻九重门,暂阻尧阶奏万言。 今日又蒙师许我,汉廷当沛异常恩。 注释: 六题:指科举考试中的六个题目,通常指的是“四书五经”中的六篇文章。 尧阶:比喻朝廷,是中国古代君主的代称。 奏万言:指向皇帝进言陈词。 今日:指今天。 师许我:指老师的允许。 汉廷:指汉朝的朝廷,也泛指朝廷。 沛:慷慨、慷慨解囊的意思。 赏析:
六题曾彻九重门,暂阻尧阶奏万言。 今日又蒙师许我,汉廷当沛异常恩。
岩顶风云常不散,洞门日日吐烟霞。 济时偏解为霖雨,信是神仙第一家。
闽州胜概是南台,沙合相传有自来。 一道三桥横渡处,分明平步揖天台。
宋福州人,字晋之。 陈祥道弟。 哲宗绍圣元年中制科。 授顺昌军节度推官。 徽宗初,进《迓衡集》以劝导绍述,为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 礼部侍郎赵挺之言其所著《乐书》贯穿明备,迁太常丞,进驾部员外郎,为讲议司参详礼乐官。 后官至鸿胪太常少卿、礼部侍郎。 卒年六十八。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