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阅
诗句一:空庭生草路生苔,寂寂荆扉小径开。 - 译文:庭院里生长着青翠的草和苔藓,一条寂静的小路上,门扉紧闭。 - 注释:荆扉,荆条编织的门。 - 赏析:诗中的“空庭生草”,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略显荒凉的景象,通过这种描写,诗人表达了一种对世事的超然态度,暗示出一种远离尘嚣、寻求内心平静的愿望。 诗句二:有客试泉方到此,须知不是为僧来。 - 译文:一位客人来此试泉水,这里并非只为僧侣而来。 - 注释
郴江百咏东楼 羽节云旌事已空,旧庵今在最高峰。 拂坛不见当时竹,系马犹存旧日松。 注释:羽毛装饰的旌旗已经没有了,过去的事都已成为空谈,如今那座庵堂依然坐落在最高的山峰上。曾经在那里拂拭过道场的石坛现在看不见了,可是那棵曾经拴马的古松依然挺立着。赏析:这首诗描写的是作者在登高望远时对过去往事的感慨和追忆。首句“羽节云旌事已空”,以羽节云旌比喻过去的功名事业,已经化为虚设,一切已成空谈
这首诗的原文是: 郴江百咏东楼, 疏林翠竹水沧沧。 问是刘公旧隐堂。 但得青编有完传, 故居寂寞亦何伤。 注释: 【注释】: 1. 郴江:指郴水,流经湖南郴州等地,因郴州古为郴县,所以称此河。 2. 东楼:指郴州的东楼。 3. 疏林翠竹水沧沧:形容景色清幽,环境宜人。 4. 刘公:即刘禹锡,唐代著名诗人,曾任苏州刺史。 5. 青编:指藏书。 6. 故居:指刘禹锡在郴州时的家宅。 赏析:
注释:郴江的百首诗咏东楼。从古以来常听说有漏天的传说,这大概是里人们传来的。山深本来就容易多雨,不是女娲补天没有补全。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夸张的笔法描写了郴江雨多的天气,同时表达了对当地百姓的同情之情。全诗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深远
诗句原文: 竹外长桥过水西,林中钟磬旧禅扉。 筇迎残月僧包去,帆背斜阳客艇归。 注释与赏析: - 注释1:“竹外长桥过水西”,描述了一座横跨在江流之上的长桥,桥外是竹林,桥的一端连接着水西。 - 注释2:“林中钟磬旧禅扉”,在树林深处,有一扇由钟磬声敲响的禅门,透露出一种幽静和深远的气息。 - 注释3:“筇迎残月僧包去”,一位拿着筇杖的僧人在残月下离开寺院。 - 注释4:“帆背斜阳客艇归”
【注释】 郴江:指湖南省郴州,是湖南四大名山之一。百咏:泛指各种诗歌。东楼:指郴州东门外的高楼台阁。蔡琰(yǎn yǎ):字文姬,东汉末年的才女诗人,蔡邕的女儿。潸然:流泪的样子。蔡琰曾作《悲愤诗》,后人称她“文姬悲愤”。噀酒:喷酒,形容酒神的威力。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重游郴州东楼,触景生情,想起当年流落异乡的蔡琰,感叹人世沧桑和人事变迁。首句点明题旨,二、三两句由眼前之景引出往事,四
【解析】 这是一首题咏的绝句。诗中“东楼”指诗人居住的地方,即“修篁乔木水西涯”。诗人以清丽的笔墨描绘了东楼四周的景物。 “修篁”:长而高的竹子。 “乔木”:高大的树木。 “水西涯”:水边的西边。 “古屋颓垣达磨家”:达摩是南印度人,曾到中国传教,后来回到南方。据传说,他曾在岭南(今广东一带)住过一段时日,所以岭南有达摩寺。此句写“东楼”之旁,有古屋、颓垣、残墙和达摩家。 “持钵但闻僧乞供”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郴江百咏》中的第一首诗。它描绘了郴江的美丽景色和渔夫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期望。 诗句注释: - 郴江淼淼接湘天:郴江水浩渺宽广,与湘江相连天际。 - 层壁重崖北水边:山峦叠嶂,水流湍急,位于郴江之北。 - 数日东风春浪恶:经过数日的春风,使得江面波涛汹涌。 - 渔舟不是莫愁船:渔船不是《莫愁乐》里的船。 译文: 郴江浩渺宽广,与湘江相连天际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嘉佑的作品。诗名《郴江百咏东楼》,作者通过描绘郴江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怀念之情。 首句“郴江东畔小禅林”描述了郴江边上的小禅林,这是一个宁静而美丽的自然景致。这里的“禅林”指的是佛教修行者居住的地方,通常建在山林之中,远离尘世喧嚣。诗人在这里描绘了一个宁静的禅宗修行场所,让人感受到内心的平静与宁静。同时,这句还巧妙地运用了“地布金”这一意象
注释: 郴江百咏东楼:这是一首赞美东楼的诗,诗人在郴江边赞美了东楼的美。 老僧不复识丛林:老僧不再认识丛林,因为他已经老了。 只说幽栖是息心:只说隐居是静心的。 可惜一溪东去水,更无轩石称登临:可惜的是有一条小溪向东流去,没有石头可以登临观赏。 赏析: 这首诗是赞美东楼的诗。诗人通过描绘东楼周围的景象,表达了对东楼的喜爱和赞赏之情。首句“老僧不复识丛林”,以老僧的口吻写自己已经不再认识丛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