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皓
【赏析】 这首诗是送刘善长归北安省亲时所写。诗的首联,以“颖悟”二字点明刘善长的才气不凡,接着从其父分茅的角度赞扬其抚民之德,最后用贾生议屈汉庭臣和郤桂荣三釜等典故来勉励刘善长。颔联承上启下,既写刘善长为质的艰难,又写其归家后为父母省亲、尽孝道的可贵之处。颈联则通过描写刘善长暂著莱衣省二亲的情景,表现了刘善长对父母的敬爱。尾联用班荆歌陟屺典语,表达了诗人对刘善长早日还乡的殷切期望。全诗结构严谨
注释: 重九,即农历的九月九日,古人称“重阳节”。 彦清,人名,这里指诗人的朋友。 猎独处无聊,独自在楼上出猎,感到无聊。 独上层楼意已阑,独自登上高楼,已经没有兴致了。阑,尽、完。 栏干倚遍悄无言,倚着栏杆站了很久,静悄悄的没有说话。 白衣不至黄花少,穿着白衣的人没有来,菊花已经凋谢了。 怅望庭闱涕泪繁,望着庭院,眼泪纵横交错。庭闱,庭院。 秋节堪悲惟暮节,秋天本应是悲伤的日子
彦清生辰 传闻公子降生时,庆罢周正继诞弥。 谁识止戈方黩武,独如好学务求师。 少年已见镃基好,他日应为将相期。 仁者自然天锡寿,若修阴德更何疑。 注释: 1. 彦清生辰:指彦清的生辰(生日)。 2. 传闻公子降生时:传说中,公子的降生之时。 3. 庆罢周正继诞弥:庆祝完正月初八的生日之后,紧接着就是二月二日的上已节。 4. 谁识止戈方黩武:谁能识别出停止战争的人正是黩武之辈。 5.
次韵寄兴祖广德 南归不获却东迁,险阻艰难遍大千。 母老三年难见止,途穷一恸忽潸然。 愁同暴虎冯河悔,灾甚求鱼用木缘。 行府相将释老马,故人赠策助腾骞。 注释: 1. 南归不获却东迁:意指我无法向南回归家乡,只得继续向东迁移。 2. 险阻艰难遍大千:形容路途中的困难和危险无处不在,如同遍布整个世界。 3. 母老三年难见止:母亲年事已高,已经三年没有见到您了。 4. 途穷一恸忽潸然
【注释】 1.次韵:应和他人的诗歌,写自己的诗。 2.宇文白云山:指白云山。 3.天际正英英:指白云山在天空中像英勇的勇士一样矗立。 4.排空忽上升:形容云海翻腾的景象。 5.苍梧何处出:指白云山从哪里来(或“来自苍梧”)。 6.岱岳自封兴:指泰山(岱宗)自有其威严和神圣。 7.但见奇峰耸:只看到奇特的山峰挺拔入云。 8.宁知嘉气凝:难道知道那清新的气息凝聚在山峰之间吗? 9.秋风殊未起
注释: - 好生恶杀号苍天,天悯斯民欲息肩:意为“崇尚和平,厌恶杀戮,是苍天的本性。苍天同情人民,希望他们能够停息争斗”。 - 自是大邦兵不戢,在于南国使无𠎝:意为“既然大国的军队不能自我约束,那么在南方的国家也不会有战争的爆发”。 - 论功弗用矜三捷,持胜何如保万全:意为“即使取得了胜利,也应该保持谨慎,不要过于炫耀自己的功绩;取得胜利后如何确保国家的安全和稳定,这才是最重要的”。 -
【注释】 罗娑:指拘捕。 鸡林:印度的别称。厄:危难。 途无埋鼻热:路上没有因饥寒而呻吟的行人。 地有裂肤寒:大地冻裂了肌肤,十分寒冷。 反国公:即宇文融,字伯玉,唐代宰相。相:宰相,指宇文融。 问安:探望、问候平安。 陪骥尾:指追随骏马尾后,比喻追随在人之后。 匪:不是,表推测语气。 余干:地名,泛指边远地方。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写给朝廷大臣宇文融(字伯玉)的。当时
诗句释义: 1. 次韵宇文白云山: 这首诗是对宇文白云山的诗歌进行回应。“次韵”是古代的一种诗歌体裁,即模仿前人或同辈诗人的作品,并稍加变化。“宇文白云山”是这首诗的主题。 2. 不用沉河起: “不用沉河起”,意味着不需要像古人那样沉入水中才能重生或获得新生。 3. 非关触石升: “非关触石升”,意指上升或重生的方式不是通过触动岩石来实现的。 4. 舒张如鹤出: “舒张如鹤出”
羑里庙 羑河依旧羑城空,十亩颓基象四墉。 重易待更三圣备,诸侯那得七年从。 斯文未丧今犹在,遗像虽存祭不供。 尚有神灵能济旱,往来拜谒日憧憧。 注释: 羑里庙:指商朝末年纣王因囚禁周文王而建的羑里城。 羑河:指羑里的河流,也称为羑水。 羑城空:意思是说,现在的羑里城已经空无一人了。 十亩颓基象四墉:意思是说,现在只剩下了十亩荒芜的土地,就像是四面墙一样。 重易待更三圣备:意思是说
【注释】 逼仄:狭小。 主人:这里指成都官。 爽垲:指地势高燥,气候凉爽宜人的地方。 芳菲:芳香美丽的花朵,这里指芍药。 陈:同“尘”,尘埃。 【赏析】 此诗作于宋孝宗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当时诗人在成都任通判。 首联写亭子狭小,只能容纳一人,然而主人开宴请客,便有主人招待。 颔联写亭子虽小,却可避炎热之苦;虽然不能欣赏花的美丽,但葵花向日开放,依然美丽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