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釜
【注释】 澹岩:山名。在今浙江萧山西南。 古隐君子:指陶潜。《晋书·隐逸传》载陶潜“常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人遂称东篱为“菊花”隐士之居,或以“东篱”为高士隐居之典。 洗:清除。千劫尘:佛家语,谓人世的尘劳烦恼。 清旷:清闲超脱。信:确实。 经行:往来。画图中人:指山水画中的游人。 幽泉涓涓不碍坠:形容泉水清澈,潺潺有声。涓涓:细流声。坠:落下。 灵草苒苒非关春:形容草木茂盛
注释: 1. 游澹岩:游览淡雅的岩石。 2. 真仙窟宅:真正的仙人居住的地方。 3. 鸾驾乘云归:形容仙人驾着云车回到人间。 4. 物华创见讶三岛:在自然界中见到奇异的景象而感到惊讶。 5. 坠脉远来从九疑:形容瀑布从远处流来,如同九疑山一般高耸入云。 6. 有石可砺食檗齿:有石头可以用来磨利牙齿。 7. 有泉可濯凝尘衣:有泉水可以用来洗涤尘土。 8. 清游未足鸡报午:美好的旅行还没有结束
【注释】 “龙隐洞”:指龙隐溪。在今湖南湘西花垣县西南。 蛰飞龙:蛰伏的龙。蛰伏,动物冬眠叫蛰伏。 石壁:指山崖。 蜿蜒:曲折延伸的样子。 郡人:古称地方长官为郡人。卜:预测。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游历湘西花垣县龙隐溪时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当地山水的喜爱之情和对百姓的关怀之意。 首句“何年此地蛰飞龙?”诗人用“蛰飞龙”三字形象地描绘了龙隐洞的景象。这里的“蛰飞龙”是指龙在洞中蛰伏
【注释】 游山七绝:泛指游览山水的诗歌。水月洞:位于庐山五老峰南麓,洞口在涧水之上,水深不可测,故称“水月洞”。 千年佛阁与云齐:佛阁建于山顶,高耸入云,与天空相连。 足力穷时目力移:指攀登到山顶时,脚力已经耗尽,但目光仍然能透过层层迷雾看到更远的景象。 堪笑痴儿夸壮丽:可笑那些愚蠢的人夸耀着壮丽的自然景色。 那知芥子纳须弥:芥子虽小,却能容纳须弥山。比喻即使是微小的事物,也能包含无限的可能性。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栖霞洞的七绝。 诗题中的“游山七绝”表明了作者游栖霞洞的兴致,而“栖霞”则指明了栖霞洞所在的地理位置,即栖霞岭。栖霞岭在江西奉新县东北,是庐山的一个支脉,因山中多栖霞而得名。此诗所写即为栖霞山景。 首句“云封雾锁半天寒”,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雨后山间的景象。云雾缭绕,仿佛将整个天空都覆盖住了,给人一种寒冷的感觉。这种景象既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解析】 此诗为游山七绝组诗中的第七首。“千山观”指观赏千峰万壑,以喻游赏名胜古迹。前两句“小立东风紫翠颠,画屏展尽一山川”,描写诗人登高远眺,欣赏美景的情景。后两句“非关眼界因高别,自是人心逐物迁”,抒发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答案】 (1)“小立”句:诗人在登高远眺,欣赏美景时,站在山巅上。 (2)“画屏”句:诗人站在山巅上,展开画卷,只见千峰万壑,尽收眼底。 (3)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逐句进行释义: - 胎仙谁遣到尘寰,尽日清吟伴我闲。 - “胎仙”是指仙境中的仙人。这里的“遣”意为派遣。整句的意思是:是谁把我这个凡人从仙境中送到了这个尘世,陪伴着我每天清静地吟诵。 - 不作冲天支遁想,颇疑携箭佐卿还。 - “冲天”指直上高空,这里比喻志向远大。“支遁”(314-366)是晋代的僧人,他因为不随俗人而隐居山林,被后人称为“支遁”
【注释】訾家洲:位于柳江河下游,是柳州的一处风景名胜。訾家洲风光优美,是文人墨客经常吟咏的地方。 【赏析】《游山七绝》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此诗描写的是作者游览訾家洲时的所见所闻。前四句写登州所见之景,后四句写登州所感之情。 “訾家洲”三句:訾家洲,在今广西柳州市柳江中。这里是一片美丽的风光。 “老去一尊酬望眼”,这里指的是作者年老体衰,只能以酒浇愁,用一杯美酒来慰劳自己的双眼。
【注释】 水月洞:指水边有一处能映照月亮的洞穴。 争指:争着指点,争相评论。 当年折桂仙:意即当年曾经是神仙,这里比喻那些在科举考试中名列前茅的人。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人游历了一座水月洞,看到了水中月影,又看到岸边行人争相指点、谈论。他想到这些行人中,有的当年曾是折桂仙,不禁发出感慨。全诗以水月为中心,通过写人与物,把自然景色和人间人事紧密地结合起来,表现了作者对人生、历史的深沉感慨
注释: 1. 欲访真仙小有天:想要拜访真正的仙人,也就是传说中的神仙。 2. 路穷崖绝俯灵泉:在这条路的尽头,山崖陡峭,俯瞰着灵泉。 3. 相君聊试济川手:试着用我的技能去帮助他人。 4. 翳凤骖鸾尽有缘:有机会和凤凰、鸾鸟一起飞翔。 赏析: 这是一首游历名胜古迹并表达对自然美景欣赏之情的小诗。诗人通过描述自己的旅行经历,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展示了他对人生哲理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