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邦佐
【注释】 慕容簿:指唐代大诗人李白。宝峰:指庐山东林寺的宝峰塔,在江西星子县境内。词:唐宋时期诗词的总称。中秋词:指描写中秋月色的诗句。谢:感谢,答谢。 【赏析】 这是一首酬谢友人送词的诗。全诗以“谢”字统摄全篇,表达了对友人赠送中秋词的感激之情。 首句“月入中秋色满林”是说月亮进入中秋时节,满山遍野都披上了一层皎洁的月光。次句“摹将好景寄清音”则是说朋友把美好的景色用优美的歌声寄托给明月
注释:我沿着山路去寻访僧人,一直走到太阳西下,在乱山深处发现了新刻的石碑。没想到,竟然有天上的仙人在披着风衣,也把波澜卷入了自己的小诗中。 赏析:此诗首二句写自己寻找僧人的艰辛和意外地发现石碑的喜悦。“步屧”,步行;“日西”即太阳偏西。诗人为了寻找僧人,沿着山路走去;直到太阳偏西,才找到一处僧人居住的地方。此处描写了诗人不畏辛苦、不怕困难、锲而不舍的精神。三、四句写诗人意外地发现石碑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句内容的理解,以及对诗歌思想情感和艺术手法的把握。 【译文】 细细地观看,才满一轮月;静静地坐着,可以销磨万古之心情。不要向熊熊烈火中烘酒醉客,只适宜在清夜中静坐禅林。 【注释】 咏蒲团:以蒲草编制成的圆形团状物。 才盈轮月:指月亮刚刚露出圆盘。 万古心:指永远不变的心。 洪炉:指大火。 醉客:借指醉酒的人。 定禅林:使佛寺的殿堂安宁、宁静。 赏析: 这是一首写蒲团的诗
【注释】 金鎞:一种银质的刮膜工具。鎞,音yá。妙通:指用金鎞刮膜时,能将膜上的病邪去掉,达到通治的效果。昏花:指眼睛模糊不清或视力不好。 【赏析】 这是一组描写眼疾治愈的诗作。诗人通过描写黄助教眼疾治愈前后的变化,表现了中医疗法神奇有效的特点。 第一首写黄助教眼疾的由来及其治疗效果。“金鎞刮膜”是中医中用来清洁眼球的一种方法,其效果非常好。“妙通灵”说明刮膜后,眼睛的视力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注释】 黄助教:即黄公度,名炎,字公度。曾官礼部侍郎、端明寺主薄,故称公度。 杨枝:杨柳枝。 浮生:尘世人生。 丹旐:大红色旗帜,这里指灵柩。 翩翩:轻快的样子。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友人黄公度的哀悼。首句说,杨枝一放,便把尘世的名利看得如此淡漠,已经把它看做是在梦中了。第二句说,如今看来,今日的一切,不过是一场大梦罢了!第三句说,今天你就要离我而去,就像那飘飘荡荡的丹旐引着春风
【注释】 1. 蝶梦:蝴蝶之梦。 2. 醒(xiān)煎蟹眼试新旗:点出诗人起早煮茶,用蟹眼的上浮来比喻茶味的浓郁。 3. 桃花贴地:指落花纷纷如贴地的桃花。 4. 杨花:指杨花柳絮,飘飞满空,如雪似雨。 5. 正是江南二月时:指正值春暖花开的时节。 6.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春天早起煮茶的情景,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诗中通过对“蝶梦惊回”和“桃花贴地”等细节的刻画
【释义】 气味相投陈与雷,有时煎点两三回。 午窗睡著呼汤急,止渴还应似望梅。 【注释】 1、和:调匀。2、三首:指作者写诗三首。3、茶韵:指茶的香味。4、气味相投:彼此志趣相投。5、陈与雷:即陈师雷,号雷塘,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诗人。6、一两回:指一次。7、午窗:中午的窗户。8、止渴:解渴。9、望梅: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或他人。 【赏析】 这是两首写茶的诗。 第一首“气味相投陈与雷
``` 舒邦佐的《于尉以书室新成惠诗次韵》一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瑰宝。本诗不仅描绘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还体现了作者淡泊名利、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态度。下面将逐句解析这首诗: 1. 无数云山簇眼前:这句诗描绘了诗人面前密集如云的山峦,表达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深深赞叹。这里的“无数”强调了山峰的数量之多,给人一种视觉上的冲击
注释: 1. 不见牛郎不秉钧,一时虽拙有清芬:意思是说,我与牛郎一样,不会得到上天的青睐,但我现在虽然贫穷,但我的品格却如同牛郎一样高尚。 2. 附棋待诏皆因巧,何用翻成乞巧文:意思是说,我之所以能成为棋手,是因为我有技巧,而不是因为我想要乞求天上的星星。因此,我并不需要写乞巧文来乞求天上的星星。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自我的一种自我评价和自我肯定。诗人通过对比牛郎和自己的境遇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要点、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对诗中某句的理解和赏析”,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逐句审读诗句,把握诗歌的中心意思,分析诗歌的情感,理解诗句的意思和诗句所蕴含的哲理及艺术手法。同时要考虑在诗歌中哪些句子运用了某种手法,还要考虑诗歌的意境特点。 这首诗的首句写诗人昨晚喝醉的情景;次句写诗人因醉而睡,没有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