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绶
游层岩 群峰耸回环,一径上萦曲。 顾瞻得层岩,庨豁凿山腹。 片云雨雹飞,勺水蛟龙缩。 惟昔乘兴游,颇叹归鞍促。 念方困簿领,敢不勤栉沐。 四时各有趣,一赏岂能足。 朅来俯二纪,经行遍四渎。 每怀佳山水,澜僻聚燕蝠。 高才兹南来,胜赏欣所欲。 披寻到幽秘,徘徊或信宿。 忘归须众同,寓意乃余独。 泉声惬幽听,翠色明远目。 夕鸟归且鸣,牧牛骇而触。 此行固有得,何用论祸福。 应同丁家兴,肯效穷涂哭。
【解析】 此诗题一作《范蠡归隐》,或作《钓台》。范蠡功成始遁逃,渊明五斗便辞劳。先生二事俱无一,名与青山万古高。 【译文】 范蠡功成之后开始逃亡,陶渊明五斗米便辞去了官职。先生两人都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事,他们的名字和青山一样永远高高地耸立在人们心中。 【赏析】 这是一首咏怀古迹的七律。范蠡功成之后开始逃亡,陶渊明五斗米便辞去了官职。诗人用范蠡、陶渊明二人的事迹来抒发自己的情怀
题奣岩山崖口呀呀向日开,小桥飞入形势萦回。 幽深自可逃烦暑,何况有寒泉石下来。 注释:奣:同“峻”字旁,指山崖。呀呀:形容山峰的形状像在大声说话。势萦回:形势曲折环绕。况:况且。寒泉:冷泉水。石来:从山上流下的水。 赏析:诗中赞美了奣岩之美,它高耸入云,气势雄伟壮观;小桥飞架其中,迂回曲折,宛若仙境。更令人惊叹的是,这里不仅有清冽的泉水,还有清凉的山泉从山上流下
【注】: 1. 潺潺石磴泻红泉——形容水流声和台阶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潺潺,像水流声一样的轻细的说话声;泻,流出、倾泻的意思。2. 路蹑丹梯入紫烟——形容山路曲折,云雾缭绕的景象。3. 岩有高人无问处——意思是山岩上有高洁的人,没有询问他的地方(表示隐逸)。4. 庵罗双树碧参天——指庵里住着两位隐士,他们的树郁郁葱葱,直插云霄。5.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在游览洪亭时,看到山水美景
群峰耸回环,一径上萦曲。 顾瞻得层岩,庨豁凿山腹。 片云雨雹飞,勺水蛟龙缩。 惟昔乘兴游,颇叹归鞍促。 念方困簿领,敢不勤栉沐。 四时各有趣,一赏岂能足。 朅来俯二纪,经行遍四渎。 每怀佳山水,澜僻聚燕蝠。 高才兹南来,胜赏欣所欲。 披寻到幽秘,徘徊或信宿。 忘归须众同,寓意乃余独。 泉声惬幽听,翠色明远目。 夕鸟归且鸣,牧牛骇而触。 此行固有得,何用论祸福。 应同丁家兴,肯效穷涂哭。
潺潺石磴泻红泉,路蹑丹梯入紫烟。 岩有高人无问处,庵罗双树碧参天。
青山曲转抱寒溪,重磴跻攀鸟道危。 石灶未烹鸿渐茗,云亭先纪长卿诗。 千峰列坐生词笔,万象当空落酒卮。 更约清宵共来宿,琵琶亭上月明时
张绶,字文结,德兴(今属江西)人。 仁宗嘉祐八年(一○六三)进士。 神宗熙宁中权将作监丞。 哲宗元祐四年(一○八九),权提点荆湖南路刑狱(《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二九)。 历两浙转运副使。 徽宗崇宁五年(一一○六),除太府少卿(《宋会要辑稿》食货五三之一五)。 忤蔡京,以朝散大夫出知洪州。 有《梅堂诗集》(《宋诗纪事补遗》卷一六),已佚。 事见清道光《德兴县志》卷七。 今录诗四首。 生卒年:?-
张绶,字文结,德兴(今属江西)人。 仁宗嘉祐八年(一○六三)进士。 神宗熙宁中权将作监丞。 哲宗元祐四年(一○八九),权提点荆湖南路刑狱(《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二九)。 历两浙转运副使。 徽宗崇宁五年(一一○六),除太府少卿(《宋会要辑稿》食货五三之一五)。 忤蔡京,以朝散大夫出知洪州。 有《梅堂诗集》(《宋诗纪事补遗》卷一六),已佚。 事见清道光《德兴县志》卷七。 今录诗四首。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