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次仲
永明寺四香亭 霜晴却见湖山好,境静方知日月长。 陶令醉多难入社,时来采菊饮秋香。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盛次仲的代表作之一,出自《永明寺四香亭·其三》。诗中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色和宁静的生活画面,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 首句“霜晴却见湖山好”,通过描述晴朗天气下的湖山之美,展现了一种清新脱俗的意境。这里,“霜晴”意味着天气晴朗,阳光明媚
永明寺四香亭 趁雪看山坐小床,白云影里玉虹长。 不知砌下梅花发,只怪开帘有暗香。 注释与赏析 - 注释: 1. 趁雪看山:在积雪覆盖的山上欣赏风景。 2. 坐小床:坐在小床上。 3. 白云影里玉虹长:形容云雾缭绕中,山峰如玉带般延绵不断。 4. 不知砌下梅花发:不知道墙角下的梅花已经开放。 5. 只怪开帘有暗香:觉得打开帘子时有淡淡的香气袭来。 - 赏析:
永明寺四香亭 四围老绿夏阴凉,一枕南风睡思长。 梦里不知身是蝶,等闲飞入白莲香。 注释: 1. 永明寺四香亭: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的一座著名寺庙——永明寺内,四周种有各种花草树木,环境幽静宜人。 2. 老绿:指绿色已经略显老化,但仍然充满生机。 3. 夏阳:夏天的阳光。 4. 一枕:一种枕头。 5. 南风:南方的风。 6. 等闲:轻易,不费力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
这是一首题画诗,描绘的是东寺的松石小轩。松和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常用的象征物。松象征着高洁坚贞,石象征着坚硬不屈,二者相映成趣,寓意着诗人对朋友的赞美之情。 一松偃蹇苍龙蟠,一石巉岩怒虎踞。 这句诗的意思是:“一松偃蹇苍龙蟠,一石巉岩怒虎踞。”其中“偃蹇”形容树木弯曲的样子,暗指松树;“苍龙蟠”形容山势起伏蜿蜒,暗指山脉;“巉岩”形容岩石陡峭险峻,暗指石头
永明寺四香亭 扰扰红尘为底忙?僧家白日自舒长。 朱帘着地寂无事,百刻青春一炷香。 译文: 红尘中人们忙个不停,僧人却能在白日中悠然自得。 朱红色的帘子垂地,显得静谧而无声息,百刻的光阴仿佛只有一缕香的时间。 注释: 扰扰红尘:指纷扰的人世,这里形容人世间的喧嚣繁忙。 朱帘不着地:意思是朱红色的帘子垂到地面。不着地,即垂到地面。 百刻青春:指一百个钟点,也就是一整天。 赏析:
一松偃蹇苍龙蟠,一石巉岩怒虎踞。 我来题作龙虎轩,便恐风云卷将去。
扰扰红尘为底忙,僧家白日自舒长。 朱帘着地寂无事,百刻青春一炷香。
盛次仲是宋代的诗人。 盛次仲(1034年—1086年),字子寿,号东原,北宋时期开封人。他出生于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仁宗嘉祐元年(1056年)盛次仲考中进士,之后历任集贤、秘阁校理等职
盛次仲是宋代的诗人。 盛次仲(1034年—1086年),字子寿,号东原,北宋时期开封人。他出生于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仁宗嘉祐元年(1056年)盛次仲考中进士,之后历任集贤、秘阁校理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