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孝威
结客少年场行 少年本是六郡人,到处遨游遍五都。 插腰铜匕首,障日锦屠苏。 鸷羽装银镝,犀胶饰象弧。 近发连双兔,高弯落九乌。 边城多警急,节使满郊衢。 居延箭箙尽,疏勒井泉枯。 正蒙都护接,何由惮险途。 千金募恶少,一挥擒骨都。 勇馀聊蹴鞠,战罢暂投壶。 昔为北方将,今为南面孤。 邦君行负弩,县令且前驱。 译文: 结客少年在战场行, 少年本六郡人,到处遨游遍五都。 插腰铜匕首,障日锦屠苏。
【注释】 赋得香出衣:题作《咏物》,咏的是香气。 步近气逾飞:《诗经·邶风·北风》“行道迟迟,抱蔓温温”之句,意指香气袅袅飘动。 博山:古代妇女的发簪,这里指代发髻。 邺锦:即邺都锦,一种贵重的织品。 含情动靥比洛妃:《汉成帝诗》中有“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双”;“洛神为水仙,洛河之神也,因名洛神。”洛妃即指宓妃。 香缨麝带缝金缕:《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淑女即指美女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祜的《和帘里烛诗》。 下面是诗句的逐句释义: 1. 开关帘影出,参差风焰斜。 - “开关帘影出”描绘了当帘子被拉开时,光影从缝隙中透出的景象。这里的“开关帘”可能指的是打开或关闭帘子的动作,而“出”则意味着这种光影的变化是突然而清晰的。 - “参差风焰斜”则形容了风向不定,使得火苗摇曳生姿,形成了一种斜射的效果。这里运用了视觉上的错觉,将火焰比作参差不齐的树木
这首五言诗的格式要求是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 火浣花心犹未长,金枝密焰已流芳。 - 注释:火浣花的心还没有成熟,但金枝上的火焰已经燃烧起来,散发出迷人的芬芳。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火浣花尚未完全开放,但已经展现出其美丽的花朵和灿烂的火焰。 芙蓉池畔涵停影,桃花水脉引行光。 - 注释:在芙蓉池畔,荷花的影子被清晰地映照出来
【注释】 奉和湘东王应令诗:奉命作诗。湘东王:指梁元帝萧绎之子萧纪,字世诚,小字阿婆,袭封湘东郡王。应令:奉命。 花开人不归:花开时节,没有人归来。 节暖衣须变:节令转暖,衣装也要更换了。 回钗挂反环:将头发束成发髻,佩戴着反环(环形头饰)。 拭泪绳春线:用新线擦去眼泪,准备做春服。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应命的咏怀之作。诗人在元宵佳节时感伤自己不能与亲人团聚,只能借酒浇愁,借花寄情
【注释】 可怜:可爱,可亲。将可:可亲可近。念:思念,怀念。直:只,仅仅。一恨:一种遗憾。遂:遂愿,如愿。心:心愿。 【赏析】 此诗为一首咏物言志的抒情短诗。诗人通过赞美牡丹的可亲可爱,寄托了对国家统一和民族振兴的美好希望。 开头两句“可怜将可念,可念直千金”,是说牡丹花可亲近、可爱,值得怜爱,而且价值不菲,可以值千金。“可怜”二字既写出了牡丹的可爱,又表现了作者对国家统一的殷切期盼
释义: 即使枯死的杨柳,依然保持着翠绿的色泽,枯萎的柳条,仍然在枝头重新发芽生长。不要嫌弃凤凰不飞来栖息,终当等待圣明的君主来到人间。 注释: ①枯杨:指枯败了的树木。犹:还是。②卧柳:指的是垂挂着的柳树。③凤:指凤凰,古代传说中的祥瑞之鸟。④圣明:指贤明明智的君主。 赏析: 这首诗通过咏叹枯杨和卧柳的生机勃勃来比喻贤君的出世。诗的前两句是说,即使那枯死的杨柳还保持着青翠的颜色
注释:叶子舒展开并非是慢慢长大,花朵开放时却是刚刚绽放。无论人们惊讶它是如此娇嫩,蜜蜂看见它也会争相前来采蜜。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描绘了剪彩花的细腻特征和美丽姿态。诗人以“叶舒非渐大,花发是初开”起兴,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剪彩花的形态特点。接着用设问的方式表达出人们对这种花的认识不足,进一步突出了其独特之处。最后两句则通过对蜂蝶的描写来衬托出剪彩花的美丽和珍贵
注释:花朵的深浅程度,都随着树的颜色变化。花朵舒展开时,仿佛是人用手剪裁出来的。即使春天过去,这些花也会在人们手中绽放。 赏析:诗人以生动活泼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描绘出一幅生动绚丽的春景图,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以及善于观察的敏锐眼光
【注释】 隔墙花:隔着墙的花朵。 犹见动花枝:依然能看到在风中摇曳的花枝。 当由美人摘,讵止春风吹:这应该由美人来采摘,难道只是春风吹动。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从花的角度写诗,将花拟人化,赋予花以人的感情和行为,把自然物象人格化,使自然景物具有了人的情态。“隔墙花半隐”,是说隔着一道墙的花朵,有一半被遮挡住了,可见那花朵是多么的娇小,又多么的娇嫩。“犹见动花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