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孝威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赏析”,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和语言特色分析即可。“缕乱恐风来”,是说因为针线太多、太乱,恐怕有风吹动而弄出声响;“衫轻羞指现”是因为穿针时,衣服太薄,手指一伸就显现出来,这两句诗写穿针时的紧张与困难,表现了女主人公的细心与耐心;“故穿双眼针,特缝合欢扇”的意思是:所以特意穿成两孔的针,用来缝上欢庆的彩扇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表达技巧及思想情感等赏析。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结合具体的诗歌内容进行分析。本诗写诗人离开洛阳后所见到的景物和感受,表达了作者对洛阳的思念之情。第一首,“芒山视洛邑,函谷望秦京”,点出自己离开了洛阳,来到了洛阳附近芒山的脚下;从洛阳到芒山,再经过函谷关,最后来到长安城下,这一路上的所见所闻都与洛阳有关,因此诗人说“遥分承露掌,远见长安城”
【注释】 妾:古时女子对丈夫的谦称。边洛城:指长安附近的城池。汉使报应行:汉代使者往来频繁,所以这里用“汉使”来代指。应令诗:是奉命而作或应命而作的诗。二首:第二首。冬晓:冬日早晨。 【赏析】 这首诗是奉和湘东王应令诗中的第二首。湘东王萧绎为太子,他喜欢文学,曾下令让诸王和士子们写一些诗歌,以助文思。作者在这首作品中写了自己对家乡的怀念,以及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第一句中,“妾家边洛城”
合鬟仍昔发,略鬓即前丝。 无复更萦时。注释:合拢头发依然像过去那样,梳理过的头发已经变得柔顺如丝。从此以后,我将不再为那些繁琐的烦恼而困扰。赏析:这首诗是刘孝威的作品。诗人通过描绘女子初长成的容貌和行为,展现了她的优雅和成熟。诗中的“合鬟”、“略鬓”等动作,都展示了女子的娇羞和温柔。而“一梳罢”则暗示了女子将告别过去,迎接新的开始。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令人回味无穷
注释:清晨太阳刚升,大风刮来带着寒霜,寄身于这大时代,心中满是忧伤。叶子落尽枝条干净,应当自奋而起,张起棋盘上棋局,展开一番争斗较量。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落叶、枝柯的描写,抒发诗人对世事沧桑、人事代谢、人生易逝的感慨。首句“风霜”二字,既是自然景象,也是社会风貌。诗人面对此情此景,内心充满悲凉之感,所以用“寄事是交伤”表达了自己的情感。第二句中“叶落”,既指树叶飘零
解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描写和巧妙的比喻,描绘了鸟类的生活状态和情感变化。以下是每句话的详细释义: 夕乌飞参差,单雄杂寡雌。 - 夕乌:傍晚的乌鸦。 - 飞参差:飞翔时姿态不同,有的单独,有的结合成对。 - 单雄杂寡雌:指乌鸦中的雄性和雌性,它们或单独或结伴飞行。 联翩归叶里,出没噪林垂。 - 联翩:形容乌鸦群飞的样子,一串串地飞回。 - 叶里:树木的枝叶里。 - 出没噪林垂
注释:杂扇虽然都收起了,但交行的忿怒却各自分明。转动袖子时常环绕着手腕,扬起脚步时自会打开裙幅。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女子在宴会上舞姿的诗歌,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女子舞技的娴熟和优雅,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审美观念和女性地位。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古代诗词中的佳作
注释: 涧流:山间水流。 溪竹:涧边的竹林。 石岸生寒藓:石头上长满了苔藓。 沈根:沉入水中的树根。 归凫:归来的野鸭。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山涧景色的诗,诗人通过对涧流、竹林、石头、树根、菱舟和野鸭等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山水画卷。 首联“涧流急易转,溪竹暗难开。”诗人用对比的手法,将涧流与溪竹进行对比,突出了涧流的流速之快和溪竹的幽静之美。 颔联“近楼俄已失,前洲忽复回
【注释】织女:神话传说中的天上仙女。金钿:指镶嵌珠宝的首饰。照耀:明亮。蹉跎:虚度。含娇:形容女子娇柔可爱。渡浅河:指渡过银河。 【赏析】此诗写一位少女,在黄昏时渡河到天河对岸。首句写她佩戴着闪闪发光的金钗,显得格外美丽。二句写她盼望傍晚能快点到来,好乘船渡河到天河对岸去与心爱的人相会。三、四句写她在天河边上,倚着栏杆,凝望着对岸,等待丈夫的到来,并想象他可能正在望她。全诗写得含蓄婉转,情致缠绵
第一句“露花疑始摘”,露水滋润的花朵仿佛刚刚摘下,形容花儿新鲜。 第二句“罗衣似适薰”,衣服被露水打湿,好像刚被香料熏过,形容衣物的香味。 第三句“馀杯度不取”,酒喝完后不想再次喝酒,形容饮酒后的满足感。 第四句“欲持娇使君”,想要把酒送给尊贵的友人,形容对友人的敬爱之情。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友情的珍视。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物动作,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愉悦和感慨。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