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琴
风筝 飘摇玉柱渐升空,隐隐弦声夕照中。 似曲依稀刚入调,宫商递换却随风。 注释: - "飘摇":形容风筝在空中随风摇摆的样子。 - "玉柱":这里指风筝的骨架,形状像柱子一样直挺挺的。 - "渐升空":风筝逐渐升向天空中。 - "隐隐":隐约,模糊的感觉。 - "弦声":指筝等乐器发出的声响。 - "夕照":日落时的阳光。 - "似曲":像曲子一样有节奏。 - "依稀":模糊不清,不十分确定。
【释义】 初春 其一:一阵东风万卉惊,梅花吐蕊觉香清。 而今暖气融残雪,将有呢喃燕子声。 【注释】 “初春 其一”:《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初春》是唐代诗人韩愈的组诗作品,为《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的首篇。本诗以写景为主,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其中“梅花”和“呢喃”都是关键词。 “一阵东风”:一阵春风。 “万卉惊”,百花皆动。 “梅花吐蕊”:梅花开放了花蕊。 “觉香清”:闻到香气
惠山十六咏 其十五 龙泉庵随钟声入翠微,红尘稀到老僧扉。 灵泉有意留仙迹,点滴何曾上石矶。 注释:随着寺庙的钟声响起,我走进了那片被绿意环绕的地方。这里的红尘少到几乎没有,只有一两座老僧的住所。灵泉水清澈见底,仿佛有意留住仙人的痕迹,那些水珠从石头缝隙中滴下,又怎么可能流进石矶呢?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惠山风景的幽静美丽和自然之美。首句“随钟声入翠微”,以钟声引入,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惠山十六咏 其十六 白云洞白云深处结仙茅,古像玲珑嵌石坳。 到此始知尘世俗,几声鹤唳过松梢。 注释: ①白云深处:指白云洞。 ②仙茅:一种生长在云雾中的草,传说服食后可长生不老。 ③古像:指白云洞的古代雕像。 ④玲珑:精巧细致。 ⑤尘世:人世间。此处指世俗生活。 ⑥鹤唳:鹤叫。古人以为鹤鸣是仙禽,故云“鹤唳”。 赏析:
春景四首 其四 高烧画烛一灯红,夜膳无非果酒菘。 一醉不知明月上,满庭花影过墙东。 注释: 1. 高烧:指点燃,燃烧 2. 画烛:用纸做成的蜡烛 3. 一灯红:形容蜡烛燃烧,发出光亮 4. 夜膳:晚上吃饭 5. 果酒:水果酿制的酒 6. 菘(sōng):一种蔬菜的名字,这里泛指蔬菜类 7. 一醉:一次喝醉 8. 不知:不知道 9. 明月:月亮 10. 花影:花朵的影子 赏析:
身无俗虑觉心安,饭罢摊书几上看。 注释:我身外无世俗烦忧,内心自然感到宁静安详。饭后放下筷子,摊开书本,静静地坐在书桌前读书。 香篆一炉茶一盏,微风吹透小盆兰。 注释:点燃了香篆,沏上一壶清茶,轻轻吹动,小盆兰花的香气随风飘散。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文人闲适生活的诗。首句“身无俗虑觉心安”,诗人表达了自己超脱尘世纷扰、心灵宁静的感受。接下来,“饭罢摊书几上看”一句描绘了诗人饭后静坐书桌前阅读的情景
【注释】 闲:无事。流莺:春莺,即黄莺。梭:织布时用的工具。柳烟:柳树的烟雾。一抹:一丝。淡帘波:指帘子上的花影倒映在水波中。穿:经过。丁宁:再三嘱咐。若何:怎么样。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闲情逸致地欣赏春天的美景。诗的前两句写听莺和看柳,表现了春意盎然的景象。“闲听流莺巧弄梭”句写莺鸟在柳树上穿梭飞翔,鸣声宛转悦耳。“柳烟一抹淡帘波”,描绘出柳树掩映着淡雅的垂帘
注释: 初春 其二:春天的第二个季节。 绕屋梅香雪渐除,东风吹破柳条舒:屋内弥漫着梅花的香气,冬天的积雪已经渐渐融化。东风拂过,吹破了柳枝,使其舒展开来。 余寒乍散晴光暖,检出春衣熨绣裾:剩余的寒冷突然消散,晴朗的阳光温暖,拿出春天的衣服来熨烫绣花的裙子。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初春时节的景象,充满了生机和活力。首句"绕屋梅香雪渐除",通过描述室内外的变化,展现了春天的到来
注释:春天的风和日暖,飘荡着游丝;花朵映入眼帘时,正值正午时分。树上黄莺的声音清晰可闻,惊扰了残存的蝴蝶梦,翅膀迟迟不飞。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春天的美丽景色,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春日游丝、花香、黄莺等景象,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美丽的春色之中。诗中的“风和日暖漾游丝”一句,生动地描绘出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景象,给人以温暖舒适的感觉。而“花影移来正午时”一句
注释:屋角斜斜的太阳,光线很微弱;翩翩起舞的燕子,已经认准了巢穴飞回。我坐在栏杆旁,帘子卷起,靠在阶前等待看月亮爬上紫薇树。 赏析: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小诗。首句“屋角斜斜日影微”,描写了一个宁静的春日黄昏,夕阳西下,斜阳的余晖照射在屋角上,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第二句“翩翩梁燕认巢归”,描绘了一只翩翩起舞的燕子,它已经认出了自己的家,准备回去筑巢了。第三、四句则是对这首诗主题的进一步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