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洵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此诗是作者在闲斋独处时,想起张顺之春日杂诗而作的一首次韵诗,全诗四句,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想见先生睡思浓”
过沙木桥怀赵公南 程洵七绝赏析与解读 1. 诗作原文 2. 翻译注释 3. 创作背景 4. 名家点评 5. 现代诠释 6. 相关诗词 7. 赏析与评论 8. 作者简介 9. 相关推荐
【注释】 道傍见牛舐犊:路边见到牛儿舔小牛吃奶。牛舐犊,指母牛对小牛的爱护。 有感:有所感触。 人物本来同一原:人物原本同属一类。原,同类。 却作两般看:却要分别对待。两般,两种。 只应气质生时异:只是因为气质和出生时不同。 差别从兹有万端:从此就产生了种种差别。差,差错或差别。万端,极多。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旅途中偶见一牛犊与母牛相依偎的情景而触动心弦,遂写下了这首七绝
【注释】1.柏山高卧:指诗人隐居在柏山。2.余清:指柏山的清凉。3.高安市:今江西南昌市。4.冻蝇:被雪冻死的苍蝇。5.却喜:高兴,欣喜。6.明朝:明天。7.峨峨:形容高大的样子。8.层冰:层层叠叠的冰。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高安市上夜雪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喜爱之情。首句写诗人隐居于高安之柏山,其境幽清宜人;二句写诗人夜坐高安,如同“冻蝇”,形象生动;三句写诗人明日将见新景
【注释】 ①万顷:极言江水的广阔。②澄澜:清澈的波澜。碧玉宽:形容水面宽阔,波平如镜。③轻安:心情舒畅。④绿蓑:绿色蓑衣,指渔人穿着。⑤烟林:烟雾弥漫的树林。⑥乞:请求。⑦竿:钓竿。 【赏析】 这是一首写渡湘江的诗。诗人乘一叶孤舟在湘江上悠然自得地前行,船帆高悬,江水清彻见底(“万顷”句)。他心无牵挂,悠然自得。绿蓑是渔民的标志,他在这里关心的是渔事,要向烟林中的人乞请一条鱼竿。
诗句释义: 1. 向来过此日流金,今日重来雪满林。 - “向来”指的是过去,即诗人过去常经过此地。“过此日”则表明今天再次路过此地。“流金”形容昔日繁华景象,如同流动的金子一样璀璨。“今日重来”说明诗人今天再次来到这里。“雪满林”形容今日的景象与往昔不同,树上覆盖着厚厚的积雪,显得格外寒冷和萧条。 2. 轻弃箪瓢贪斗粟,区区奔走愧初心。 - “轻弃箪瓢”中的“箪瓢”是指简陋的食具和饮水器
注释:道旁的人家种着梅树,我正打算吟诗来赞美。茅舍疏篱在古道旁,一枝盛开的梅花为谁而芬芳?壶里的春天色彩从来不同,它与白玉堂一样冷清。 赏析:诗人在这首诗中,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风景画,以梅花为题,表达了他对梅花的喜爱之情。首句“道傍人家瓶梅正思命赋诗”,诗人看到路边的人家种植着梅花,心中充满了诗意,于是决定要写一首赞美梅花的诗。次句“茅舍疏篱古道傍”,诗人通过描绘茅舍疏篱和古道旁的景象
湘岸道中 按行又复到江干,近水遥山照眼寒。 从此潇湘在胸次,不须更向画图看。 注释:按行又复到江干,意思是我又回到了江边。近水遥山照眼寒,意思是眼前近处的江水、远处的山影都在我眼前。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诗人回到家乡后,在江上看到两岸风光,感受到山水之美,心中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的诗。首句“按行又复到江干”,表达了诗人再次经过这条熟悉的道路时,不禁感叹时光流转,岁月如梭,又回到了这个熟悉的场景
寒溪 溪名偶与故乡同,恍觉家山在眼中。 定自今宵更愁绝,又飞清梦过江东。 注释: 寒溪:指地名。 偶(ǒu):偶然,无意之中。 故乡:作者的家乡。 中:内心。 定自今宵更愁绝:今夜定会愁到极点。 又飞清梦:形容梦中的情景如清风吹过。清梦,清澈的梦境。 江东:指江水东流的地方,泛指故乡
次唐卿九日 无钱薄酒自难赊,笑解尘衣到酒家。 只欠道人殷七七,鹤林重发杜鹃花。 接下来将详细探讨这首诗: 诗句释义 1. 无钱薄酒自难赊 - 解释:没有钱购买价格较高的酒,自然难以赊账。 - 注释:无钱指的是没有足够的钱,薄酒指的是价格不高的酒,赊账是古代的一种消费方式,即先付一部分钱,剩余的费用日后偿还。 - 赏析:诗人通过“无钱”和“薄酒”,形象地表达了自己经济上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