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符
羌虏肯先和出自《书边事》,羌虏肯先和的作者是:李昌符。 羌虏肯先和是唐代诗人李昌符的作品,风格是:诗。 羌虏肯先和的释义是:羌虏肯先和:羌虏愿意首先讲和。 羌虏肯先和是唐代诗人李昌符的作品,风格是:诗。 羌虏肯先和的拼音读音是:qiāng lǔ kěn xiān hé。 羌虏肯先和是《书边事》的第8句。 羌虏肯先和的上半句是: 汾阳无继者。 羌虏肯先和的全句是:汾阳无继者,羌虏肯先和。
汾阳无继者出自《书边事》,汾阳无继者的作者是:李昌符。 汾阳无继者是唐代诗人李昌符的作品,风格是:诗。 汾阳无继者的释义是:汾阳无继者:指汾阳地区(今山西省临汾市)没有能够继承前人业绩或传统的人。 汾阳无继者是唐代诗人李昌符的作品,风格是:诗。 汾阳无继者的拼音读音是:fén yáng wú jì zhě。 汾阳无继者是《书边事》的第7句。 汾阳无继者的上半句是:冰坚路在河。
冰坚路在河出自《书边事》,冰坚路在河的作者是:李昌符。 冰坚路在河是唐代诗人李昌符的作品,风格是:诗。 冰坚路在河的释义是:冰冻河面坚,人可踏冰行于河上。 冰坚路在河是唐代诗人李昌符的作品,风格是:诗。 冰坚路在河的拼音读音是:bīng jiān lù zài hé。 冰坚路在河是《书边事》的第6句。 冰坚路在河的上半句是: 树尽禽栖草。 冰坚路在河的下半句是: 汾阳无继者。 冰坚路在河的全句是
树尽禽栖草出自《书边事》,树尽禽栖草的作者是:李昌符。 树尽禽栖草是唐代诗人李昌符的作品,风格是:诗。 树尽禽栖草的释义是:树叶落尽,鸟儿栖息在草上。 树尽禽栖草是唐代诗人李昌符的作品,风格是:诗。 树尽禽栖草的拼音读音是:shù jǐn qín qī cǎo。 树尽禽栖草是《书边事》的第5句。 树尽禽栖草的上半句是:杀气入秋多。 树尽禽栖草的下半句是:冰坚路在河。 树尽禽栖草的全句是
杀气入秋多出自《书边事》,杀气入秋多的作者是:李昌符。 杀气入秋多是唐代诗人李昌符的作品,风格是:诗。 杀气入秋多的释义是:秋天充满了肃杀之气。 杀气入秋多是唐代诗人李昌符的作品,风格是:诗。 杀气入秋多的拼音读音是:shā qì rù qiū duō。 杀气入秋多是《书边事》的第4句。 杀气入秋多的上半句是: 阴风向晚急。 杀气入秋多的下半句是: 树尽禽栖草。 杀气入秋多的全句是:阴风向晚急
阴风向晚急出自《书边事》,阴风向晚急的作者是:李昌符。 阴风向晚急是唐代诗人李昌符的作品,风格是:诗。 阴风向晚急的释义是:阴风向晚急:指傍晚时分阴风劲吹,风势急促。 阴风向晚急是唐代诗人李昌符的作品,风格是:诗。 阴风向晚急的拼音读音是:yīn fēng xiàng wǎn jí。 阴风向晚急是《书边事》的第3句。 阴风向晚急的上半句是:天军又举戈。 阴风向晚急的下半句是:杀气入秋多。
天军又举戈出自《书边事》,天军又举戈的作者是:李昌符。 天军又举戈是唐代诗人李昌符的作品,风格是:诗。 天军又举戈的释义是:天军又举戈:指天上的军队再次举起武器,比喻强大的力量或威势再次显现。 天军又举戈是唐代诗人李昌符的作品,风格是:诗。 天军又举戈的拼音读音是:tiān jūn yòu jǔ gē。 天军又举戈是《书边事》的第2句。 天军又举戈的上半句是:朔野烟尘起。 天军又举戈的下半句是:
朔野烟尘起出自《书边事》,朔野烟尘起的作者是:李昌符。 朔野烟尘起是唐代诗人李昌符的作品,风格是:诗。 朔野烟尘起的释义是:朔野烟尘起:北方荒野上升起烟尘。 朔野烟尘起是唐代诗人李昌符的作品,风格是:诗。 朔野烟尘起的拼音读音是:shuò yě yān chén qǐ。 朔野烟尘起是《书边事》的第1句。 朔野烟尘起的下半句是:天军又举戈。 朔野烟尘起的全句是:朔野烟尘起,天军又举戈。 朔野烟尘起
诗句: 匝岸青芜掩古苔,面山亭树枕潭开。 时有弦管收筵促,无数凫鹥逆浪来。 路入龙祠群木老,风惊渔艇一声回。 人传郭恽多游此,谁见当初泛玉杯。 译文: 环绕的岸边覆盖着青草和枯萎的老苔,面朝山亭的树木依偎在潭边。有时宴会上的乐声渐渐收束,无数的野鸭逆流而飞。步入龙祠群木已变得古老,风吹过惊扰了渔船发出回响。人们都说郭恽曾经游历此地,谁能看见当初泛舟饮酒的情景。 赏析:
送人入新罗使 鸡林君欲去,立册付星轺。 越海程难计,征帆影自飘。 望乡当落日,怀阙羡回潮。 宿雾蒙青嶂,惊波荡碧霄。 春生阳气早,天接祖州遥。 愁约三年外,相迎上石桥。 注释: 1. 鸡林君欲去:指即将离开的人,鸡林是地名,此处指代使者的身份或职位。 2. 立册付星轺:将任命书交给星槎(古代的船名)带走。星槎是古代一种用于出使的交通工具,也象征着使者的任务和责任。 3. 越海程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