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邦畿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空山水碧树欲折,地老天荒绝人迹。 - 关键词: 山、水、碧、树、地老天荒、绝人迹 - 释义: 描述一片宁静而又荒凉的景象,山清水秀却因为无人打扰而显得有些凄凉。"地老天荒绝人迹"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孤独感。 - 赏析: 此句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苍凉的氛围,通过对比自然的美丽与人迹罕至的荒凉,表达了诗人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向往。 2. 猿声一声如叫人,悽悽恻恻勾心魂。 -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内容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诗中展现的情感态度的基本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通读全诗,从整体和局部写出自己看法来。然后逐句分析,最后结合题目要求作出具体赏析。 “昔日”:指从前,以前。“大江”:指长江,古代诗人常用大江比喻国家的前途。“竞繁华”,形容往日的繁荣昌盛。“柳溪”:地名,位于今浙江萧山,是钱塘江入海处附近。“姊妹家”:指柳溪一带风景秀丽的地方
【注释】 法王:指唐玄宗。 严蒸苦:即“严热”。 惠我清风白雪词:惠我,惠赐给我;清风、白雪,这里代指清凉的山泉,喻指诗作。 良友:好友。 辽阳:古县名,今辽宁省辽阳县一带。 秋听鹤归时:秋天里听到鹤在辽阳鸣叫。 【赏析】 夏日承本师天然和上属阿字持书沈阳诗扇寄示赋此奉答兼怀阿公 这首诗是诗人在夏日承蒙法王垂念,惠赐清凉山泉水,以清泉为墨,以自然为纸,挥毫书写沈阳的诗扇
王邦畿的《西宫词送徐士彦赴罗阳幕》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历史沧桑感的古诗。下面将对这首诗逐句进行详细释义: - 杨柳萧萧梦不成:描述了杨柳在秋风中摇曳,如同女子的梦中,美而不可及,象征着美好但无法触及的事物。 - 高楼微月夜深情:高楼上的月亮,映照着深沉的夜色,透露出一种孤独而深情的氛围。 - 可怜昔日擅歌舞:表达了对过去辉煌岁月的怀念和遗憾,曾经的歌舞升平,如今只能在回忆中寻找那份美好。
【注释】 何如相见复相违:怎么样才能又见面。 衰柳江边带夕晖:夕阳下,杨柳已经凋零了。 话到别离心便咽:说到分别的时候,心里就哽咽不能言语。 明年又恐送君归:明年恐怕又要送你回家了。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是诗人送陈旦升任浙简时所作。诗人用质朴的语言表达了真挚的感情。首句“何如相见复相违”,直抒胸臆,道出自己最想说的话——希望两人能再次相见;二句写景,描写了日落时分的景色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与鉴赏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局部意思进行归纳分析。“云霞初艳正开帘”意思是:天边彩云缭绕,红霞映衬着朝日的辉光,正好打开窗帘,观赏春晨美景。“社集”“人日”都是古人在农历二月初一举行的节日活动,所以这里的社集是说春社之期,而“人日”则是指重阳节。“春兴浓将社事严”意思是:“春兴”之情浓烈如春,而“社事”之事又很严肃
【注释】 人:指农历正月初七,即人日。社集:指人们聚集在神庙里祭祀。何妨:不妨。赤脚大声呼:形容放声歌唱。雕虫小丈夫:比喻才学浅陋,不能成大器的人。 【赏析】 《人日社集其四》是唐代诗人罗隐的作品。此诗写于唐僖宗广明元年(公元880年)的春节。当时诗人流寓江西新昌县的玉山(今浙江江山市),与当地百姓同庆人日节。 “酒热银瓶箭插壶”,描写了节日饮酒的情景。 “何妨赤脚大声呼”
注释: 人日社集 其五:人日社,即人日节的集会。 酒筵欲罢蜡红催:宴会即将结束,蜡烛的火苗在红色的灯笼中摇曳。 例不成诗不许回:按照惯例,如果一首诗写不好,就不能回去。 携得一双金橘子,袖中无计放将来:我手里拿着一对金橘子,但是不知道怎样才能把它们放在袖子里不掉下来。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个人在节日聚会上的场景。他坐在宴席上,看着蜡烛的光芒摇曳生姿,心中充满了期待和喜悦。然而,当宴会即将结束时
【注释】 玉坛:指宫廷里的石阶。琪树:美玉。洞门:宫门。为恐:担心。朔日:农历正月初一。碧砌:青砖墙。长幡:长长的旗子。七星台:在长安城东南,高七十七丈。 【赏析】 此诗写皇宫中对皇帝的迎春仪式。前两句写迎春仪仗的盛况,后两句写迎春的场面。全诗语言简洁明快,形象生动,富有生活气息。 “玉坛琪树洞门开”,首句描写宫门洞开的情景。玉坛,指宫殿前的石阶;琪树,美玉。这两句是说:宫殿门前洞开了
《人日社集·其一》是明朝王邦畿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下面将逐句解读这首诗: - “今年逢闰立春迟”:这句诗描述了今年春天的到来比平常晚一些,因为这一年是闰年。 - “人日梅花尚在枝”:尽管春天来得晚,但人日节(农历正月初七日)的梅花依然盛开在树枝上。 - “折取一枝赠行客”:诗人折下一枝梅花送给即将离去的朋友作为纪念。 - “他宵应记别离时”:在朋友离开的那个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