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邦畿
《人日社集·其一》是明朝王邦畿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下面将逐句解读这首诗: - “今年逢闰立春迟”:这句诗描述了今年春天的到来比平常晚一些,因为这一年是闰年。 - “人日梅花尚在枝”:尽管春天来得晚,但人日节(农历正月初七日)的梅花依然盛开在树枝上。 - “折取一枝赠行客”:诗人折下一枝梅花送给即将离去的朋友作为纪念。 - “他宵应记别离时”:在朋友离开的那个夜晚
宫人入道 其四 早晨曾侍奉御屏东,上苑新花赐晚红。 不信仙人乘鹤去,绝无馀梦入宫中。 注释: 1. “蚤时”:清晨之时,即早晨。 2. “御屏”:皇帝的御用屏风。 3. “上苑”:皇家园林。 4. “新花”:刚开的花。 5. “晚红”:傍晚时分的花,通常指牡丹或芍药,红色。 6. “信”:相信,确信。 7. “仙人”:指神仙。 8. “乘鹤”:乘坐仙鹤。 9. “绝无”:完全没有、完全不存在。
【注释】 “春灯”:指元宵节时悬挂的彩灯。 “其八”:指第八首。 “锦绣”,指华丽的衣裳。这里比喻富贵。 “上户”:古时候,贵族、豪门称为“上户”。 “文字贵”:用文辞来装饰门楣是古人认为值得炫耀的。 “长天不动海门尘”:意思是说海风吹拂不到的地方,尘土是不会飞扬的。 赏析 此诗为作者晚年所作,表达了他对人生和世事的感慨。全诗以咏灯为中心,借咏灯寄托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人生观。
【注释】 1. 宫人入道:宫女修炼成仙。 2. 其一:第一首诗。 3. 铅粉:指涂在脸上的脂粉,古代妇女常用来化妆。 4. 胭脂:指抹在脸上的颜色鲜艳的化妆品,这里代指女子。 5. 威仪:指女性的仪态和风度。 6. 较迟:慢一些,稍微迟一点。 7. 金殿:指皇宫里的殿宇,这里泛指皇帝的宫殿。 8. 方宠日:正在受到宠爱的时候。 9. 玉颜:指美丽的容颜,这里比喻年轻貌美的女子。 10. 未衰时
宫人入道 其三 昨夜初学颂金经,围匝多人白玉屏。 不觉旧腔时露出,急敲声磬盖人听。 注释:昨天夜里开始学习颂扬金经,周围聚集了很多人,白玉屏风上绣有金字。不经意间旧曲调又出现了,急促地敲击磬声盖过众人的听闻。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场景,即一个宫廷中的女性在夜晚学习诵唱金经的过程。她周围聚集了许多人,包括她的同伴们。她无意中流露出自己的旧曲调,被周围的人听到,引起了他们的注意。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
注释: 宫人入道 其二:宫中的女子们开始修道。 平明:清晨。 西院:皇宫中称西面为“西院”。 尽门开:全部大门打开。 敕赐宫人送别台:皇帝下诏书给这些宫女,命她们在送别的台上。 粉黛:指女子搽的脂粉和画的眉妆。 一时:同时。 香引玉冠来:众宫女一起向她们敬献花环,并送上玉冠。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宫女们开始修道的场景。她们清晨时分便来到送别台上,皇帝下诏书给这些宫女,命她们在送别的台上
【释义】 春灯曲 其六宽敞平坦的郊野夜晚喧嚷吵闹,点燃的烟花是自寻烦恼。 弟子们到齐一齐燃放烟火,那九只龙在天上高高飞翔。 【译文】 宽敞平坦的郊外夜晚喧闹,点燃的烟花令人烦恼。 弟子们集合起来放烟火,那些九龙飞上了天空。 【赏析】 这首诗写于唐文宗开成五年(840),当时李德裕为中书令、监修国史,与牛僧孺有矛盾,牛僧孺任淮南节度使。作者应诏作《春灯曲》,以抒怀怨之情。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注释】 迎禧:迎接喜庆。上元:指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 先:首先。穷儿:穷人的孩子。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元宵节的诗。诗人通过描写元宵节的场景,表达了自己对贫苦人民的同情和关心。全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富有感染力
这首诗描绘了士女们在春天里重采花灯的盛景,以及在神前卜卦祈求神明保佑的虔诚情景。诗中的“若逢皆胜为神许”表达了人们希望神明能赐予他们好运和幸福的愿望;而“许请灯归隔岁酬”则意味着人们希望通过归还花灯来回报神明的恩赐。 注释: 1. 春灯曲:指春天时举行的灯节活动。 2. 士女:指男性和女性。 3. 当春:正值春光明媚之时。 4. 重采头:重新采摘花头,即制作花灯。 5. 神前灯下
注释:街头的谜语让人苦苦思索,箫鼓声中总让人摸不着头脑。一定要到合适的时机(中时)才能停手,灯的轻与重听一听灯师怎么说。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描述元宵节日气氛的作品,通过对街头谜语和灯的描述来表现节日的喜庆和热闹。诗中“街头谜语苦人思,箫鼓当前总不知”一句,生动地描绘了节日街头的景象和人们的困惑之情。“定要中时方罢手,重轻灯信听灯师”这句更是点明了节日的特点和人们的态度,表达了对节日的热爱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