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太古
明代诗人方太古,字元素,自号寒溪子、一壶生。他生于明成化七年(1471年),世居兰溪,是唐代著名诗人方干后裔。 方太古的生平可以追溯到他幼年的聪颖与爱好吟咏的性格。据史料记载,他在十二岁时便能够写诗,显示出非凡的艺术天赋。十五岁时,他便拜儒学大家章枫山为师,进一步研习经典理学,游历福建、广东等地,广泛接触名师,深入理解儒家思想。这种游历不仅开阔了他的视野
明代方太古《随处》释义
注释 - “随处自丘园”:指随意地生活在自己的小院子里或乡村。 - “无心计子孙”:不关心后代子孙的事务,表明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然生活的态度。 - “江清平见寺”:在宁静的江面上看到远处的寺庙清晰可见。 - “山小远连村”:远处的山虽然显得小,但与村庄相连,形成和谐的景象。 - “野况家常饭”:描绘了乡村的普通而朴实的生活情景。 - “真情故旧尊”:表达了对老朋友的真挚情感和尊重。 -
明代方太古《简良通》释义
注释:简良通是唐代诗人,他的诗风豪放,擅长写山水田园景色。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秋雨后懒于出山门的隐士的生活情景。 译文: 秋雨过后的幽人,不愿走出凤山门。 藜杖上沾满了云气,葛巾多处有雨痕。 车轮蹄声令人伤悲,水石间似梦回江村。 美酒一壶还君饮,陶然卧竹根下。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隐士生活的描写,展现了隐士的悠闲与自在。诗中的“秋雨”、 “云气”、“雨水”,等意象,营造了一种清寂、宁静、淡泊的氛围
书寒溪书屋壁
屋占桑麻半亩园,岁无车马与人喧。 午凉树影圆浮地,夜静滩声直到门。 万卷诗书销日月,一湾鸥鹭共朝昏。 兴来蓑笠扁舟去,不亚浣花溪上村
嘉善夜泊
十月望之后,畸人何所归。 江清霜气薄,堂静夜灯微。 木叶背风落,孤禽向月飞。 援琴不成调,新泪欲沾衣。
寄意二首其二
春风吹桃花,游子未还家。 洞口桃花片,多人未曾见。
夜坐喜晏伯谦谈禅
海月未出山,清宵起灯烛。 草坐偕道流,谈禅畅幽独。 云岩一何深,心远境自足。 泠然忽成悟,风吹隔窗竹。
归解石山杂题
山高日出迟,云重天寒早。 源远断人烟,木落惊啼鸟。 南斗雁峰坳,北极玉栏杪。 下界隔中天,阴阳别昏晓。
客散
客散书堂秋日凉,山风吹雨葛花香。 竹床藤簟茶初熟,消受山人午睡长。
玄墓山上方
危栏倦倚带斜阳,今夜禅床借上方。 七十二山何处是,洞庭烟水正茫茫。
十五夜饮王敬止园亭
客子未归天一涯,沧江亭上听新蛙。 春风莫漫随人老,吹落来禽千树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