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守正
【注释】壬戌:农历十二地支之一。成均:古代学校名,指太学或国学。虎丘:山名,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西南郊,因有虎丘塔而得名。志别:留作纪念。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秋天赴京途中,途经虎丘时所写。首句“眼底杯干即别时”,意思是说,诗人眼望杯中之酒已干,离别的时刻已经来到。“秋风吹起,秋风渐美竟何之?”这是说秋风阵阵,吹得人感到格外凄凉,不知该往哪里去好。“多情只有虎丘月,缱绻随人不暂离。”这两句是说
【注释】: 1. 长蘅画柳扇诗:指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清平调》三首中的“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2. 李郎:指唐玄宗。 3. 小笔:指李白的才情出众,文才横溢。 4. 腰肢:指女子的身姿。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柳为题,借写西湖十里柳如丝之美景,抒发自己对李郎的爱慕之情。 “西湖十里柳如丝”,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西湖风景图。西湖边上的柳树,在春风中摇曳生姿
【注释】 锦舟:指游船。孝女祠:在今杭州西湖孤山西麓,为纪念南宋抗金名将文天祥而建的祠堂。武林:即杭州。德咏:赞美功德的歌。一江:指南北方向的江河。衣带:比喻地理形势,如衣带般地横亘于江南江北之间。讴歌:歌颂。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皮日休所作。诗写诗人从杭州到苏州,经过孝女祠,看到那游船,想到当年抗金名将文天祥在这里被俘,后壮烈牺牲的情景。他感慨今天虽歌颂过去,但过去的往事仍难以忘却
山房堂牡丹 其三 千古争传供奉诗,三郎灰烬巳多时。 纵无妃子倾城笑,不使花王听旧词。 注释: 山房堂牡丹 其三:这首诗是诗人在山房堂中观赏牡丹时所作。 千古争传供奉诗:自古以来,人们都在争论和赞美供奉牡丹的诗句。 三郎灰烬巳多时:指唐朝诗人李商隐(三郎)的诗作已经有很多年了。这里的“巳”是指古代的时间单位,一天等于四小时,一年有365天,故一年为1460小时,即12年为17,280小时。
【注释】 九锡:古代帝王赐予大臣的九种特权。此处指牡丹花,因牡丹有国色天香之誉,故以九锡喻之。无多:没有很多。奇石:奇异的石头。清泉:清澈的泉水。木叵罗:一种酒器。一捻嫣红撑午日:用“一捻”形容牡丹的花瓣娇美,用“撑午日”形容盛开的牡丹如撑开的大伞遮挡着太阳,阳光洒满整个庭院。不知姚魏更如何:不知道姚黄魏紫这两种名贵品种的牡丹又是怎样的了。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山中观赏牡丹时有感而作
注释: 在京中生活,渐渐被红尘所困,我寄居在京城。赖寄霞笺一散除。 最近很少收到信,难道是仲秋时节的离别书吗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其内容主要描绘了一幅秋日山居的生活画面。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1. “愧我无人废蓼莪”: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处境的不满和遗憾,意思是“惭愧我没有人可以倾诉心中的烦恼,只能独自忍受寂寞”。 2. “邻家社饮足高歌”:这句诗描绘了一幅邻里欢聚,大家唱歌跳舞的场景,表现了人们之间的和谐与欢乐。 3. “平阳小队霓裳舞”
我们来逐句分析这首诗。 1. “众女好姿首,勃溪争自前”: - “众女”指众多美女。 - “姿首”指的是姿态、容貌。 - “勃溪”可能是指湍急的水流。 - 这句诗的意思是说,众多美丽的女子都争相向前,就像水流中的花朵一样。 2. “一女独飞蓬,众口翻嗛嗛”: - “一女”指的是唯一的女子。 - “飞蓬”在这里比喻为飘零不定的状态。 - “众口翻嗛嗛”意味着众人的言论纷纷指责。 -
【解析】 此题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根据上下文填空,注意“麦秀”的“秀”,“竹马”的“竹”,注意“郭并州”的“郭”。赏析为开放类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注释: 两岐麦秀稻花秋(指江南水乡的田园景色)。打鸭船随问俗舟(随大流而走)。何事儿童迎竹马(竹制的游戏器材)
【注释】 吴兴:古郡名,治所在今浙江湖州一带,因境内有吴越旧地而得名。康半刺:即康震,字子大,号半刺,北宋时人。他曾任湖州知州,以善政著称。 争比:比较。 鄣(zāng)西:地名,在今江西上饶市西南。 闽海:指福建的沿海地区。 【赏析】 此诗首联写诗人对友人的赞美。吴兴是唐宋时期的政治、文化中心,诗人称赞康震为官清廉,政绩卓越。颔联写诗人对友人的祝愿。“天移”句用《尚书·益稷》中“钦若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