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宁
【注释】 为盛用章郎中题红梅墨竹 其二 玉箫声断彩云移,翠翟飘风欲下迟。 记得掖垣东畔立,碧梧红日看来仪。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友人盛用章的家中见到其题写的红梅和墨竹后而作的一首酬赠诗。首联写自己听到玉箫声断,彩云已移,翠翟飘飘欲落,但尚未落下;颔联写自己看见盛用章在掖垣东边的院子里站着,手里拿着一支笔,正题写着红梅与墨竹;颈联是说,我还记得去年冬天,盛用章在掖垣东边的院子里站立着,手持一枝笔
【注释】 山深:指隐居的山林。树密:指树林茂密。 门:指隐居的山中人家的门户。 野客:隐士、游侠。 童子:年轻男子,这里指山中人家的年轻儿子。 窥:偷看。 短墙:矮墙,这里指篱笆或围墙。 庭花:庭院中的花。 飞出:从墙上跳出来。 【赏析】 首句“山深树密门常闭”写山居的幽静,第二句“野客敲门山犬吠”,写诗人访问隐士,被其拒之门外的情景,第三句“童子窥人隔短墙,庭花飞出墙头树”
杨柳风高隔树嘶,满身流赭解鞍迟。 如何斗水能消渴,不及长城饮窟时。 注释与赏析 1. 杨柳风高隔树嘶: - 杨柳:通常指柳树,此处可能是指马的鬃毛随风飘扬的样子。 - 风高:风势强劲。 - 隔树嘶:形容风吹动柳枝发出的声音,仿佛在远处传来的马蹄声。 2. 满身流赭解鞍迟: - 流赭:流动的赭色,指马身上的泥土。 - 解鞍迟:卸下马鞍的动作缓慢进行。 - 迟:迟缓、缓慢。 3.
【注释】 画图:指画上的图画。 韩成章:名不详,可能是作者的朋友。 还扬州:归扬州。扬州是宋时的都城,这里泛指故乡。 岫:山峰。 倦:疲倦。 云鸟共人闲:比喻自己像云和鸟一样自由自在。 谁堪语:谁能够理解。 幽意:深奥的意境。 背立:背对着,站立着。 东风:春风。故山:故乡的山。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把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寄托于画上送给他,希望他能早日回到故乡。全诗语言朴实,感情真挚
【注释】 题方同知马图:题咏马的画。方同:即方大年,字子公,浙江慈溪人。马:指《马上见马图》。蓬莱:指仙境。障:遮。玉辔:玉饰的马嚼子。辟易:退却。毬杖:球杖。天来:自天而降。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描写了一幅马上见马的画面。诗人以“日移仙仗出蓬莱”开篇,写仙人驾着神马从蓬莱仙岛出发,这一句为全诗定下了雄浑壮阔的基调。接着,诗人用“锦障初收玉辔回”来渲染这一壮观场面,锦障
鹤 一自传书海上归,洞天清冷不胜衣。 近来已少葫芦血,莫载缠腰俗士飞。 注释: 鹤:此处指传说中的仙鹤。 一自传书海上归:自从我书信传扬到海上归来,就再也没有回来的意思了。 洞天清冷不胜衣:在仙境里,清冷的景色令人难以忍受寒冷,仿佛连衣服都承受不起。 近来已少葫芦血:最近已经没有葫芦中的红色液体了。 莫载缠腰俗士飞:不要将那红色的液体装在葫芦中,让那些庸俗的文人学者知道吧。 赏析:
雁 水碧沙明夜不惊,黄芦风急苦寒生。 中郎书札今安在,仰首青霄唤侣鸣。 注释:雁群在清澈的水边和明亮的沙滩上空飞过,夜晚它们并不害怕。风大得连芦苇的黄杆都显得急促,使得这寒冷的冬天也感到苦寒。如今那些曾寄给张衡书信的雁群在哪里呢?我抬头仰望天空,希望他们能像往常一样,在高高的天上鸣叫,召唤同伴们一起飞翔。 赏析: 雁是一种候鸟,每年秋冬季节,从南方返回北方繁殖地过冬。诗人通过描写雁群飞过的景象
注释:山鸟因为嘴巴长得像嘴所以叫蜡觜,它的歌声温柔却比不上画眉的鸣声。寒冷的梅树苦竹生长在荒废的树林中,在这里被关在笼里的山鸟,其叫声反而更加清澈。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蜡觜这一小鸟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首句“山鸟元因口得名”,以山鸟的名字为由,引出对蜡觜的吟咏,可见其名字之由来并非偶然。接下来,“柔调未及画眉声”,通过比较描绘,突出了蜡觜的柔和与优美
【释义】 花柳春风,淑气清新;巧言如簧,弄春芳心。禽鸟中也有像蜡嘴的小鸟,世上人应多些能说会道的人。 【注释】 ①“蜡觜”:即蜡嘴鸟,又名黄头林鶏、白腹画眉等,属雀形目鸦科。嘴色深红,似蜡染成。 ②“春”,一作“日”。 ③“莺”,一作“黄”。 【赏析】 此词是一首咏物词,通过写蜡嘴鸟在春天鸣叫的情态来表达作者对世风的不满和批评。 上片写景,起首二句写春景,点出季节为早春二月时令
【注释】绣帏:指精美的帘帐。金障:用金丝编成的屏障。渺:远。着:开。年华:青春年华。 【赏析】这是一首写春的诗,首句写春景,次句写旧游,末句抒情。前两句写花,后两句写人。全诗以花起兴,以花喻人,以物寓情。 “绣帏”“金障”,是豪华的陈设,这里用以形容牡丹花的富丽堂皇,极言牡丹之盛。一开头就点明题旨:“题野栀山牡丹二绝”其一,说“百花深处看牡丹”。而此诗则专咏牡丹。“绣帏”、“金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