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储
【注释】 丁德淳:人名。省郎:官名,为地方官署中的属员,掌管文书奏报等事宜。致政:辞官归家。丰城:今江西丰县,古属楚地。此诗是作者在丁德淳离任时写的,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赏析】 这首诗的原文是这样的: 送丁德淳省郎致政还丰城三首 同年三百辈,荣悴几经心。 复送君家去,离忧岂易任。 这是一首饯别诗。“同年”是指与诗人同榜及第的同乡或亲故,“三百辈”即指众多的人。作者通过写与丁德淳的交往
《牧牛图三首代作》是明代诗人梁储的作品。此诗描绘了夕阳下的田园景色,以及农夫们辛勤劳作的场景。接下来将逐句进行解读: 1. 诗句原文: 日夕歌声起,前村带雉归。 如何牧犊子,不惜雉朝飞。 2. 译文注释: - “日夕”指的是傍晚时分。 - “歌声起”可能是指村民们在劳作后的休息时刻,唱着歌放松心情。 - “前村带雉归”描述了一幅画面,夕阳下,村民们带着鸡回家,象征着一天的劳作即将结束。 -
【注释】剑江:即江西的赣江,赣水。前辈:指江西的名士丁公。重儒绅:尊重儒官。明日耆英里:明天去参加老人的宴会。添君是几人:你将有几位同僚来。 【赏析】此诗为作者送别丁德淳省郎致政回丰城时所作。首二句赞美丁德淳的高尚节操和崇高声誉。三、四句写丁德淳将去丰城,人们争相前来为他道别,可见他的声望很高。五、六句写丁德淳即将离任,他的朋友们纷纷前来为他饯行。最后两句写丁德淳将要回到丰城
诗句注释 1 芦苇萧萧月明里:描述了月光下,芦苇发出沙沙的声音。 2. 飞鸿正值秋风起:描述秋风吹来时,大雁正在飞翔。 3. 今宵暂喜栖息同:今晚暂时高兴地与同伴一起栖息。 4. 明日茫茫隔烟水:明天在茫茫的烟雾和水面之间分隔。 译文 月光照下的芦苇随风沙沙作响,秋风吹过,大雁在天空中翱翔。今晚我们暂时欣喜于共同栖息,明天我们将在烟雾和水雾中相隔万里。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象
“木末薰风起,偏来面上吹。”这两句诗出自明朝梁储的《薰风三首·其三》。 梁储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对清凉之风的渴望和向往。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夏日里,微风吹拂树梢的景象,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而后两句则是诗人对这种清风的期待和向往,希望自己能够享受到这份清凉,远离酷热的困扰。 梁储的这首《薰风三首·其三》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作,更是一种心灵寄托和情感抒发。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
注释1:丁德淳是唐代人,曾任省郎致政还丰城(今属江西)。 注释2:宦情何处好:仕途中哪里才是理想的去处? 注释3:名遂更还乡:名声得以实现后,又回到故乡。 注释4:万里思君意:心中充满了思念家乡的情感,距离遥远,心与故乡的距离也远。 注释5:山高复水长:山高水长,形容家乡景色优美,令人怀念
注释:千家万户都沐浴着春风,就像昭阳殿一样红艳。谁说翠华宫的游幸遥远?又把春天的气息送到重瞳的皇帝身边使他陶醉。 赏析:这首咏物诗通过对比手法来写景抒情。前两句写京城春色明媚,到处是一片光明。后两句写皇帝的御园里花团锦簇,芳香四溢,使皇帝陶醉了。全诗以“总光风”概括京城之春景,又以“又移春色醉重瞳”写皇宫中的春色,形象鲜明,色彩绚丽,富有诗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流谦的诗作。以下是对每一行的逐句释义: 1. 士林哀些为谁吟 - 士林:指的是文人学士所在的社会阶层或群体。 - 哀些:这里指悲伤、感慨之意。 - 为谁吟:在此处表达了作者在为谁感到悲哀,可能是在哀悼某个人或某件事。 译文: 士林中充满了悲哀,是谁让我如此感叹? 注释: - 士林:士人(读书人)聚集的地方。 - 哀些:悲伤、感慨。 - 为谁吟:为谁而感叹。 赏析:
牛背虽安隐,田家亦苦辛。 纷纷城市客,谁念牧牛人。 注释翻译: - 虽然在牛背上感觉十分安逸,但农田中的农民却非常辛苦。 - 那些从城市来到乡下的游客们,他们有谁会关心这些辛勤耕作的牧牛人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田园生活画面,表达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深深敬意以及对城市游客缺乏同情心的遗憾。通过对“牛背”与“田家”的对比,诗人强调了农民劳动的艰辛与城市的繁华形成鲜明对比
注释:在路上偶然遇到了一个人,向他询问我的牛为什么喘息不止。 这并不是因为气息没有调和均匀,只是牛走得太远了。 赏析:这诗写诗人与牧童的问答,以牧童的回答揭示了诗人与牧牛人之间深厚的友谊。“归路偶逢人,问我牛何喘”是说,有一天,在归途上遇见一个牧牛的孩子,问他为何他的牛不停地喘息呢?“归路偶逢人,问我牛何喘”这两句写出诗人与牧童相遇的情景和诗人的疑问:“为什么我的牛要不断地喘息。”诗人问话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