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克
寿芮秘书三首 《唐才子传》称王勃,“文辞赡逸。始为《檄英王鸡》及《斗鸡檄》,语皆警辟,入诸帝制。”又云:“其为文,尤能体物图貌,备尽情性。每尝以二韵致意,若指事而言,所谓‘读薄于诗书’者也”。今传《王子安集》,有《檄英王鸡文》《斗鸡檄》。又《全唐诗》卷六五九录存王勃《七夕赋并序》,今佚。此诗题下注云:“寿芮秘书”,即祝寿芮学士。芮,一作“芮庭”。 第一首,册府,指翰林院的藏书库;都无未见书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范成大所作,共十首。下面是逐句释义与赏析: 第一首:腊时得雪喜重重 - 注释:腊月(即农历十二月)下雪,预示着来年有好收成。 - 赏析:腊月得雪通常被视为吉祥的预兆,意味着来年可能会有好的收成。这里的“重重”表示喜悦的程度很深,表达了作者对即将到来的丰收的期待和喜悦。 第二首:春到而今雨又通 - 注释:春天到来,雨水变得充沛。 - 赏析: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
【注释】 低田:地势较低的田地。傍海:依山傍水。仰依:仰望依靠。雨即横流旱即乾:指雨水横流则成涝灾,干旱则成旱灾。决:排泄。潴(zhù):蓄积。能自力:指自然有能力自己调节。转:转变。沃壤:肥沃的田地。 【赏析】 《劝农十首》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作品之一。此诗以农民的口吻,从“低田”、“傍海”、“仰依山”等几个方面,描绘了江南地区土地利用的情况,并指出了解决旱涝灾害的方法。全诗语言朴实,寓意深刻
【注释】 蚕月:农历四月,是养蚕的时节。农须雨及时:春蚕生长需要雨水,所以农时到了春天就要及时下雨。三眠才起食嫌迟:指春蚕只有经过三个“眠”期才能吐丝。三眠指的是春蚕由卵变蛹、蛹化成蛾、蛾又化蛾子的过程。食嫌迟:春蚕吐丝,但因为还没有到产茧的时候,吐的丝很细,所以人们嫌它迟。采桑风雨无辞苦:采桑女在桑林中,被风雨打得浑身湿透,但她并不抱怨,因为她正在为养蚕而忙碌。指日缫成白雪丝:指日就是预言
注释:唆使他人争斗,真的是他的贼子,劝你不要和他是对手,因为他是你师。即使他胜了,你已失去了土地。 赏析:这首诗以讽刺的手法描绘了农民与地主之间的斗争。诗中用“唆伊争讼真伊贼”来讽刺那些唆使他人争斗的人;“劝你休和是你师”则讽刺那些劝你不要与地主作对的人。最后一句则是对整个封建社会的批判。全诗表达了作者对农民的同情和对封建社会的不满
注释:归来后没有面对小延英,便开始在蓬莱作主人。要督促仙宫核对玉籍,却收纳众妙进入经纶。 赏析: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蓬莱的向往之情和对仙官的崇敬之意,同时也反映了他的政治抱负和远大胸怀
注释:黄岩地区出山的河水半路就汇成丹江,新疏通了万壑之水。修堰坝并不妨碍大家齐心协力,旱天随取灌溉高田。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黄岩地区疏导水流、修堰灌田的场景,体现了他关心农民疾苦和为农事尽心尽力的精神。首句“黄岩出谷半丹邱”中的“出谷”指的是河水流经山谷,“丹邱”则是指黄岩地区的地理特点。第二句“使指新疏万壑流”中的“使指”是作者对水利工作的指挥,“新疏万壑流”则描绘了作者疏导水流的情景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的能力。《观书有感二首》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名篇。作者在诗中表达了他读书的体会。这首诗以“问渠”开头,直抒胸臆,表明了作者读书的目的和态度;接着用一个设问句来点明主旨,指出读书的目的是为了“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然后列举历史上许多有作为的君主,都是通过读书得到真知后,才开创出一番事业。最后一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则是全诗的警语,它告诉人们
劝农十首注释: 这首诗是宋代范仲淹所作。作者以诗人的身份,从农家生活出发,描写了农民的辛勤劳动和艰辛的生活状况。全诗十句,每句都紧扣主题,通过生动的描绘,表现了农村生活的苦与乐。 午村茅舍起炊烟(中午时分,农家的茅舍里升起袅袅炊烟。) 夫带儿耕馁在田(丈夫带着儿子在田间劳作,由于饥饿而感到困顿。) 赤饭黄羹须妇馌(妻子用黄色的饭和红色的汤来喂饱一家人。) 往来莫惮走东阡(来回穿梭于田间小路
注释: 己田自种乐为农:自己种的田,自己耕种,乐在农事。 不肯勤耕奉主翁:不愿意辛勤地侍奉主人(指地主)。 劝汝回心毋见错:劝说你回头,不要犯错。 秋成获利两家同:秋天丰收,你们和地主都能获得利益。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劝农诗,通过劝诫农民不要只种地主的地来赚取工钱,而要亲自耕种自己的田地。诗人认为这样做才能保证自己的利益,同时也能避免犯错。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农民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