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遂球
诗原文:马上琵琶恨转浓,恩情犹自胜深宫。他家待买长门赋,不为无金与画工。 注释: 1. 马上琵琶:指在马背上弹奏的琵琶声。 2. 恨转浓:形容琵琶声中充满了怨恨之情。 3. 恩情:指对皇帝的眷恋或怀念之情。 4. 长门赋:即司马相如所作《长门赋》,相传为汉武帝宠妃陈皇后被打入长门宫后的悲歌。 5. 不为无金与画工:意思是即使有钱也难以买到这样的艺术创作,即不能得到这样的画作或艺术作品。 赏析
诗句:溪水潺湲和凯歌,健儿闲自舞雕戈。 译文:清澈的溪水缓缓流淌,伴随着战士们的凯旋歌曲。士兵们闲暇时舞动锋利的兵器,仿佛在庆祝胜利一般。 注释:潺湲(chán yuán):水流声,形容溪水流动的声音。凯歌:胜利之歌,指军队战胜敌人后唱的歌。健儿:指勇猛的士兵。闲自:闲暇之余。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战士们凯旋归来、庆祝胜利的场景。诗中通过对溪水、士兵舞蹈和凯旋之歌的描述
春园八首其二 蝶雏初试绿香胎,寻花隔院学飞翔。 短墙难阻春意去,红蕊随风舞浪回。 注释解释: - 蝶雏:指的是刚孵化的蝴蝶幼虫,它们开始尝试离开卵壳,寻找食物和环境。 - 初试:指初次尝试或者试验的意思,这里描述的是小蝴蝶第一次尝试飞翔。 - 绿香胎:形容蝴蝶幼虫身上散发的青绿色的香气,这是它们在成长过程中的一种生理现象。 - 寻花:指蝴蝶幼虫寻找花朵的过程,是它们获取营养的重要方式。 -
诗句如下: 望去尝教见鹤过, 疏枝临影称晴波。 宋元画笔浓输澹, 班马文章少胜多。 注释: 1. 望去尝教见鹤过:抬头望去,常常能看到仙鹤飞过。 2. 疏枝临影称晴波:稀疏的树枝倒映在晴朗的水面上,如同一幅优美的水墨画。 3. 宋元画笔浓输澹:宋代和元的画家们的作品,色彩丰富而细腻。 4. 班马文章少胜多:班固和司马迁的文章,虽然数量上不如他们,但内容上却更加出色。 赏析:
青苔如抹笋芽肥,点径残红作地衣。 注释:这里的“竹岸”指的是竹子旁边的河岸,“水阑”是水中的栏杆,“双燕”是指两只燕子,“傍晴归”是指它们在晴朗的天空下归巢。整句诗意为:竹岸上青苔茂盛如同抹过的笋尖一样肥厚,地上的红色痕迹像地衣一样点缀着小径。 竹岸水阑闲一立,绕人双燕傍晴归。 注释:这里描述的是诗人站在竹岸边静静地站立,欣赏着周围的景象;同时,也有两只燕子飞来,围绕着诗人飞舞。整句诗意为
{One} 五石羊亭列祖筵,神君原是玉堂仙。 飞花满县都无税,别去何妨选大钱。 注释:在五石羊亭中排列着祖先的神座,这里的神明原来是天上的神仙。这里没有税收问题,离开时不妨选择大钱。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宁静而祥和的场景,表达了对先祖的尊敬以及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当地社会风俗的观察与了解,以及对个人生活的感悟和期待
《春园八首 其七》是明代诗人黎遂球的作品,以下是对该诗句的逐句释义: - 新种荷根满尺强:刚种好的荷花根部已经覆盖了三尺(一里约等于三丈,约合30米),形象地描绘了荷花生长迅速。 - 未须裁叶作衣裳:荷叶尚未被修剪成适合穿戴的样子,意味着荷叶自然舒展,无拘无束。 - 金鞍年少初相过:年轻的贵族少年骑着装饰华丽的马,初次来到这个充满自然美的地方。 - 折得如杯当羽觞:将荷叶折下来用作饮器或酒杯
【注释】1.春园:作者的别墅,位于苏州。2.茅居:茅草屋。3.长枝:竹竿。4.鹭鹚:水鸟名。5.矶头:水中岩石上。6.花书:指花卉书籍。 【赏析】此诗为作者自题其别墅春园中的一幅画而作。诗人以画中人的身份来描写自己的闲适生活和情趣。首二句写画中人的居室。“不禁”二字道出画中人对风竹的喜爱,“刺茅”,是竹竿插入墙缝,使茅草不能生根,这是为了防风。后一句写画中人在茅屋旁截去竹竿,学做钓鱼人
【注释】: 春园八首 其四:春天的庭院,有八幅图画,这是第四幅。“风”,春风。“窗纸”,指窗上的竹纸,即糊在窗户上的竹片。“鸣弦”,指风声如弹琵琶般悠扬。“杨枝”:指柳条。“外边”,庭院外面。“短衫”,短衣。“向午”,中午的时候。“一枕”,枕头,借指睡觉。“竹门”:指庭院的门。“深寂闭香眠”:深幽寂静,闭门而睡。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春天的一个上午,看到窗外的景色而作。诗的前两句写景
注释:春园的景色在雨后显得更加绿意盎然,一夜梨花的香味仿佛带着梦境。清晨醒来,觉得风有些恶劣。于是到小亭子东角下帘子挡风。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早晨起床时的景象和心情。首联描绘了雨后春园的美丽景色,春水绿平添,梨花带梦淹。颔联表达了诗人清晨醒来时的不适感,因为风有些恶劣,所以需要下帘挡风。尾联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即使有困难,也能坚持住,继续生活。整首诗情感细腻,语言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