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与时
注释与赏析: - 花似于人曾识面:花朵如同曾经见过的人的脸庞,比喻花的美丽仿佛与人相似。 - 鸟如对客自呼名:鸟儿仿佛在迎接客人时会呼唤自己的名字,形象地描绘了鸟儿的亲昵和自由自在的天性。 译文: 花朵宛如曾经相识的人,鸟儿如同迎接客人般亲切地呼唤自己的名号。 这首诗以自然界的花和鸟为对象,通过比喻和拟人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它们与人之间的亲近关系。诗人用“似”、“如”这样的字眼
注释:寒风中的大雁掠过苍老的树木,春雨过后,黄莺在荒园中筑巢。 赏析:此诗描绘了寒冬和初春的景象,表现了大自然的生命力和变化之妙。前两句写景,以寒雁挟风、春鸠带雨为典型景物,写出了冬去春来时自然界的变化。后两句则由物及人,以黄莺带雨、野雉带霜为典型景物,抒发诗人对早春时节生机勃发、万物更新的喜悦之情。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清丽,是一首咏物言志的好诗
注释: 达人:指有道之人,即得道的人。这里指佛家所说的“悟道”之人。 澄此心:使心境清静。 肯:愿意。 万法:佛教指一切事物和现象。这里泛指世间的一切法则、规范。 起:产生。 眼看:看穿,洞察。声色是世间的表象,尘是尘埃,比喻世间的事物和现象。 直:通达,明了。一杯水:比喻清静的心境。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佛家禅宗思想的诗,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诗的第一句“达人澄此心”,意思是说
注释: 悬知凡骨本难仙,谁遣来登大涤天。 意思是说:知道人的凡胎肉体难以成仙,是谁派我来登上大涤山呢? 篝火既容窥洞穴,抚栏又得听岩泉。 意思是说:在篝火旁可以观察到洞穴,在栏杆上可以听到山间泉水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在游览大涤洞天时写的一首留题诗。全诗语言简练、自然,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首句“悬知凡骨本难仙”意为我知道人的凡胎肉体难以成仙。这是对人生的一种认识
这是一首题画诗,描绘了一幅草书《中庸》的图画。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这幅书画的喜爱之情。 我们来看看诗句: 1. 学就右军家数字,笔成东鲁圣人书。 2. 鸾翔凤翥三千许,鹤发鸡皮七十馀。 3. 从昔晋碑那写此,近来燕说正纷如。 4. 平生嗜好同羊枣,展玩吟哦又起予。 接下来是译文: 1. 我已经学会了王羲之的书法技巧,我的书法已经达到了东晋时期圣人的水平。 2. 这幅书画上的鸾凤飞翔
第一首 香气扑鼻的香粳,洁白如雪,却比不上新采的青梅;满杯都是新采的青梅,胜过侯门贵族们所享用的美味佳肴。 注释:粲粲,芳香的样子。清奇,清香独特。侯门,古代贵族豪门。 赏析:此诗以物喻人,借青梅比喻自己的高洁品质,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不满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第二首 满杯的青梅,香气扑鼻,却不及侯门贵族们的美食诱人;拥有如此清香独特的青梅,却无人赏识。 注释:侯门肉食,指侯门贵族们的美食佳肴。
学就右军家数字,笔成东鲁圣人书。 鸾翔凤翥三千许,鹤发鸡皮七十馀。 从昔晋碑那写此,近来燕说正纷如。 平生嗜好同羊枣,展玩吟哦又起予
赵与时,字行之,又字德行,寓临江(今江西樟树西南)。 太祖十世孙(《宋史·宗室世系表》二)。 弱冠应举不第,宁宗时补官右选。 理宗宝庆二年(一二二六)第进士,官丽水丞。 绍定四年十一月卒。 有《宾退录》行世。 事见《彝斋文编》卷四《从伯故丽水丞赵公墓铭》。 今录诗四首。 生卒年
赵与时,字行之,又字德行,寓临江(今江西樟树西南)。 太祖十世孙(《宋史·宗室世系表》二)。 弱冠应举不第,宁宗时补官右选。 理宗宝庆二年(一二二六)第进士,官丽水丞。 绍定四年十一月卒。 有《宾退录》行世。 事见《彝斋文编》卷四《从伯故丽水丞赵公墓铭》。 今录诗四首。 生卒年